第八百三十二章沿途賑難
三月中旬,春光明媚,正是文人墨客、公子小姐踏青賞花之時,可是幷州前往化州的官道,卻是一副悽慘景象。沿路都是逃難的難民,大多形容憔悴、面黃肌瘦,身上的衣服髒爛、蓬頭垢面,青壯推車挑擔,老人和婦人牽著小孩,道旁不時能看到走不動的老人靠在樹旁奄奄待死。
一行快馬從官道急馳而來,揚起滾滾煙塵,驚得道上的行人趕緊往兩旁避開。領先一匹黑馬正是木炭,江安義看到道上的慘景,勒住馬,身旁眾人紛紛勒馬停下。
“這到了哪裡?”江安義轉身問道。欣菲是個老江湖,道路比江安義熟悉,四下打量了一下應道:“此處應該是幷州安壩縣的境內,離縣城只有十餘裡,距離南鋒縣還有七十裡。安義,咱們跑了大半個時辰,該歇歇了。”
南鋒縣是幷州進化州的入口,距會野府僅有一百六十裡的路程,朝庭命各州增援的府兵在南鋒縣聚集,等候朝庭的大軍一起救援會野府。
此次救援會野府的大軍是從十六衛和東宮率府中抽調,共計六萬大軍,輕騎和步兵各半。主帥是江安義,天子加封他為化州經略使,官階從三品,賜以印信全權排程化州軍政事務。兩名副帥分別是左武衛將軍黃繼飛宣武侯黃永盛次子)和新任左監門衛將軍的嚴建材。
江安義將援軍分為兩部,嚴建材率領三萬輕騎先行前往南鋒縣,黃繼飛統率三萬步軍在後,而自己帶著欣菲、安勇、石頭以及劉逸興等人快馬兼程前往南鋒縣。
雖然天子許諾讓他挑選隨從人員,但天子生性多疑,此次事急從權,加封自己為經略使,全權排程化州事宜,可謂權勢滔天。讀了那麼多史書,江安義深知若不能讓天子、太子對自己放心,恐怕立再大功勞也是枉然,最後的下場不是被殺就要被貶。
妻兒肯定要被當成人質,化州正在打仗,江安義也不放心帶家小在身邊,一切等安定下來再說。出乎江安義意料的是天子居然下旨讓欣菲以龍衛督監的身份統領隨行的百名龍衛和暗衛。
前去化州身邊沒有親信人可不行,安勇肯定要去,石頭已經是東宮長史,此次也被抽調出征,江安義索性向太子請求將他帶到身邊。寧虎已然無事,決定追隨江安義,加上樸天豪、黃柱等親衛隨安勇回歸,武的方面人手夠用了。
文的方面劉逸興隨行,田守樓和範師本都有意前往,被江安義勸住,京中也需人手,處江湖之遠則憂饞畏譏,沒有人通風報信可不行。李來高主動請纓隨行,讓江安義有些意外。會試在即,李東鴻和李來高都名動天子,是今科及第的熱鬧人物,隨自己去化州豈不耽誤了前程。
李來高笑道:“相比科舉,李某更看重江兄的前程。大爺爺也被我說動,李家要再興起要多方下注,李某便押注在江兄身上。”
“來高相助之德,江某定不會忘,將來定有一報。”江安義很高興,李來高長於統籌組織,勝過李東鴻精於文書往來,有他相助如得臂膀。
江安義被囚,欣菲寫信讓張先生趕往京中,人尚在途中,江安義讓鏢局轉告,讓他直接前往會野府彙合,加上江安義以前在化州有一些班底,到了化州後應該不缺人手。
道旁有長亭,江安義跳下馬道:“歇歇腳,石頭你去請幾位難民過來,我要問問情況。安勇,你收羅一下大家隨身所帶的幹糧,分發出去,我們到安壩線再補給。”
樸天豪等人幫著安勇散發幹糧,立時圍攏了一大圈人,得了吃食小孩子趕緊塞入嘴中,而大人則趴在地上叩謝。石頭領著幾位老者進亭來見江安義,領頭的老者六十來歲的年紀,穿著件破舊的長衫,灰濛濛已經看不清顔色,不過舉止斯文。近前來,老者瞪大眼睛看著坐在亭中的江安義,嘴唇顫動了半天,道:“江大人,你是江大人。”
猛地轉過身,老者沖著亭外喊道:“鄉親們,江大人回來了,大夥有救了。”
“江大人”、“刺史大人來了”、“江大人救救我們吧”,歡呼聲、哀告聲、祈求聲響成一片,長亭外站著人全都跪倒,呆滯的眼光中透出希望。
江安義扶起幾位老者,來到亭邊,縱聲道:“諸位父老鄉親,江某奉萬歲之命重返化州,就是要把西域惡賊趕走,讓大家重返家園。父老鄉親們,朝庭的大軍隨後就到,大家不要再逃難了,就在附近暫住,江某會想辦法解決你們的吃食。”
歡呼聲震耳欲聾,那些絕望的難民總算有了希望。江安義請那幾位老者坐下,問過姓名後,道:“幾位長者是哪裡人,朝庭不是讓各地官府救助逃難的百姓嗎?為何你們還要流亡?”
姓周的長衫老者嘆道:“老夫是化州文進縣人,韓元實那老賊賣國求榮陷了安西大軍,文進城淪陷,老夫帶著家人前往會野府暫避。西域聯軍隨即到來,老夫見城內守軍有限,府城中又人滿為患,擔心沒有糧食,趁著西域軍沒有堵上北門,便同家人又逃了出來。沿途的縣城都關閉了城門,我等無處棲身,只有一路往東。”
江安義一皺眉,道:“南鋒縣、安壩縣都關了城門?”
“南鋒縣成了兵營,各州來的府兵、還有募兵有數萬人駐紮在那裡,我們哪敢呆。安壩縣聽說前天還開著城門,後來湧入的難民多了,洪縣令便讓關了城門,說是城中儲糧不足,讓大夥到別處就食。”
江安義問道:“這一路有多少難民?”
旁邊的白須老者應道:“不少於十萬人,有些人餓得走不動道了,坐在路邊等死,慘啊,求大人救救我們吧。”
江安義心中抽痛,從懷中掏出金牌交給石頭道:“你前往武陽府求見刺史全大人,就說我請他下令讓各縣開啟城門、開倉放糧賑濟難民,耗費的糧食將來化州加倍償還。全大人要是不答應,你便出示這塊金牌。”
何希桂領命,起身上馬朝來路馳去。江安義又道:“安勇,你返回去見嚴將軍,讓他只保留三天的軍糧,其餘的軍糧都賑濟難民,到了南鋒縣就有糧食了。”南鋒縣是大軍聚集地,朝庭早在那裡屯積了數十萬石糧草。
“周老先生,勞煩你帶著幾位德高望重之人,將朝庭賑難的訊息告訴逃難的百姓,不要讓他們流離失所,糧食隨後就到,不會讓大家餓死。”
周康寧熱淚盈眶,仰天嘆道:“大人重回化州,我等再得父母。”
在百姓們的跪送之下,江安義帶著眾人繼續前行,距南壩縣只有十餘裡,快馬一刻鐘的時間便來到。遠遠看到東門下下聚集著不少難民,城門果然關閉。
放緩馬步,來到近前,聽到城門下那些難民哭哭啼啼地向城頭懇求著,江安義吩咐樸天豪道:“掌旗。”
一路馳行旗幟收在包袱中,樸天豪聽命將那面朱紅色的旗幟升起,紅旗金字“欽命化州經略、江”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樸天豪舉著旗幟一馬當先奔向東門,城門口的百姓連忙閃在道旁,樸天豪高聲喊道:“城上的官兵聽著,欽命化州經略使江安義江大人路過安壩縣,快快開啟城門。”
城頭的官兵尚無反應,道旁的百姓先驚喜地叫道:“是江大人回來了,我們有救了。”百姓拜倒在地,高聲呼道:“江大人,我們都是化州的子民,救救我們吧。”
江安義跳下馬,扶起道旁的百姓,安撫道:“父老鄉親們放心,朝庭派大軍來了,江某奉天子旨意前來,一定會幫諸位回歸家鄉。”
百姓紛紛上前,圍著江安義述苦,江安義好言安慰。一柱香的功夫,城門開啟,縣令洪德功帶著屬吏迎了出來,他不認識江安義,朝庭的公文也沒有到達,光任那面旗幟不能冒然相認。私憑文書官憑印,黃柱將江安義的印信交給他查驗過,洪縣令這才帶著屬吏躬身施禮,道:“下官洪德功見過江大人。請大人進縣衙休息。”
江安義道:“洪大人,江某隻是路過貴縣,就不入內打擾了。之所以驚動貴縣,是江某看到城門關閉,難民在城下悲苦無助,所以想請洪縣令開啟城門收納這些難民,讓他們有口吃食,有片瓦棲身。”
洪德功面現難色,道:“江大人,不是下官不體恤百姓,實在是安壩縣容納不下這麼多難民。倉中存糧僅夠五萬難民食用半月,如果再放人進去,恐怕城中百姓也要逃難了。”
江安義道:“洪大人放心,我會下令運送軍糧賑難,安壩縣可以派人前去南鋒縣運取糧食,麻煩洪大人在城外搭建長棚,收攏難民,等戰亂平息之後,本官會向天子、太子為大人請功。”
交待清楚,又補充了些糧食和飲水,江安義過安壩縣而不入,直接前往南鋒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