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小題大做
天晚雪落,紛紛揚揚的大雪中魏懷超滿意地與潘和義作別,他從潘和義的口中清楚地探明江安義帶回了一車韓文正公的書籍和文稿,在回京的路上潘和義還曾向江安義借閱過幾本,上面都有韓太保所寫的批註。
看著田守樓的馬車消失在風雪中,江安義輕聲吟誦道:“歲將暮,時既昏。寒風積,愁雲繁”。這篇前代大家謝德靈所做的《雪賦》,當年他在澤昌書院與林義真結交時曾一道吟誦,當時少年豪情,壯懷激烈,十六年後再次誦讀卻滿懷憂思、黯然神傷。
來京城任職將近一年,對江安義來說遠比不上在化州過得順心,金殿之上無所作為,官廨之中並無實效,表面一團和氣背後防人言語,明槍暗箭不斷,江安義感到心累無比。
返身入院,走進垂花門時江安義靈覺一動,頭往右轉。白光一閃,“啪”的一聲,一個雪球砸在門框之上,雪花四濺,耳邊傳來彤兒“咯咯”的脆笑聲,緊接著,幾個雪球軟綿綿的砸向他,是幾個孩子在彤兒的帶領下發動的“襲擊”。
江安義鬱悶的心情隨著幾枚雪球消散一空,體內原本空蕩蕩的真氣在這一刻居然有了一絲波動,幹涸的經脈總算有了溪流的痕跡。江安義大喜,困撓已久的真氣幹竭終於有了好轉,這幾個月連續服用補氣培元散總算有了動靜,說不定三月北伐之時自己能恢複到煉氣化神之境。
做了個鬼臉,江安義張牙舞爪地跳下臺階,孩子們尖叫著四散奔逃,快樂的笑聲飄蕩在宅院上空,讓每個聽到的人都情不自禁地露出笑容。
晚飯時李來高夫婦來了,成親後李家在江府不遠處買了套宅院作為李來高的新居,江家的飯菜好吃,李來高夫婦沒事就來竄門蹭飯。吃罷飯,女人們要說悄悄話,江安義和李來高到書房喝茶。
李來高笑道:“江兄可曾聽聞京中文士罵你是偽君子?”
“田守樓已經告訴我了。”江安義將斟好茶推給李來高,罵道:“別人罵我你還這樣高興,你小子沒一點良心。”
“難怪那些人說江兄是偽君子,明明江兄不用在意這些人說些什麼,偏生責怪我這個報信的沒良心。”李來高階著茶嬉笑道。
江安義沒好氣地道:“蒼蠅整天在你耳邊嗡嗡,你煩不煩。”
“那就拍死這只討厭的蒼蠅。”李來高手中的茶蓋在茶盅上重重地一合,惡狠狠地道。
李來高認定這些謠言起自潘和義,這個小人剽竊了江兄的想法怕江兄報複,惡人先告狀汙衊起江兄來了。李來高與潘和義曾是好友,被好友背判的滋味不好受,加上成親後思晨免不了在他耳邊絮叨幾句潘和義的壞話,讓李來高越發對潘和義痛恨至極。
江安義從姜州帶回來一車書,書是韓太保的後人韓勁松所贈,當初江安義與韓勁松約定,返京之時將這些書原物送還。可是韓勁松得知京城太子主持編撰《文華大典》時動了心,想讓江安義把這些書獻給文華閣,希望能把韓太保的一些未發表的言論集合成冊,而韓家也能借獻書得到天子的嘉獎。江安義滿口答應,對韓勁松說願意先行對韓太保的注釋、文稿進行整理,待成冊後再將書籍和文稿一同獻上。
韓勁松當然願意,先祖的書稿能得江狀元整理價值無疑會更高,而江安義主動開具書單,讓韓勁松徹底放下心來,索性將家中存放的珍本湊了一車交給江安義。江安義也是滿心歡喜,這批珍本有韓太保的批註,而且有不少他不曾看過,以韓太保在文壇上的威望,他批註的書籍大典肯定收集,而自己作為整理人也會自動成為《文華大典》的編撰者之一。
這些情況李來高是知道的,因為江安義分派了部分書讓他和李東鴻幫忙整理,李來高對江安義很感激,李家能夠重新興旺離不開江兄不遺餘力地幫忙。潘和義針對江安義的手段不斷,李來高決定向江安義獻策,將計就計對付潘和義。
“有人想利用韓太保的那些書籍對付你,江兄先不用急著解釋,我跟東鴻打過招呼讓他也不要分辨,若是有人責問江兄,江兄不妨吱唔應對,等禦史彈劾、天子詢問再訴委屈,江兄屆時請天子派龍衛緝查此事,將背後興風之人找出,最好是把潘和義剽竊江兄奏疏之事也一併查出,讓這個小人無容身之地。”李來高憤然道。
江安義沒有作聲,他想得比李來高更深一些,潘和義投靠楚安王,這場風波會不會是楚安王在背後指使,用意是針對自己還是針對太子,天子馬上就要北征,肯定不願被雜事分心,更不願看到太子和楚安王相爭,屆時會不會快刀斬亂麻胡亂處置平息爭端?
李來高離開後,江安義仍在書房沉思,最後決定還是找機會先行稟報天子,只要天子心中有數,再怎樣處置都只是表面文章。目光落在桌上的書本上,韓太保的書自己分派給了範兄、李東鴻和李來高三人幫忙整理,自己也加快進度,剩下的已經不多了,估計二月中旬便能整理完畢,屆時自己將韓太保的書籍用整理後的文稿一起獻給文華閣,謠言不攻自破。
正月二十日大朝,江安義沒有找到機會見駕,二十一日紫辰殿常朝,江安義沒有資格見駕,而理匭左監魏懷超的奏本卻呈到了禦書房的桌案上。
石方真看過魏懷超的奏本,又將舉報信讀了一遍,眉頭緊皺起來,這件舉報信所說的內容八成屬實。江安義在姜州遇刺,出於大局考慮朕沒有窮追背後主使,有些委屈了他。不過他因為在韓家莊遇刺就借機索要韓太保文稿的做法著實讓人齒冷,枉朕對他期望甚高,傳揚出去聲盡毀。罷了,看在他多年的功勞上,朕幫他一把,想到這裡,石方真吩咐道:“傳太子覲見。”
功夫不大,石重偉來到禦書房。石方真將舉報信交給太子,道:“有人透過銅匭舉報江安義利用遇刺之事向韓太保後人索要韓太保留下的文稿,偉兒你去問問江安義,如果屬實讓他盡快將文稿歸還韓家後人,平息此事。江安義是可用之才,朕聽聞你和江安義之間生了嫌隙,不妨利用此事消除誤會。”
石重偉攜了舉報信回了東宮,少詹事程道明立刻來到文華殿朝見,程明道自知得罪了熊國丈,生恐他在太子面前告自己的狀,所以每日早來晚歸,大半時間都呆在東宮,時時刻刻關注著太子的動向。
“程卿,有人透過銅匭舉報江師在姜州清理官田時,利用被刺之事向韓太保後人索要書籍文稿,父皇交待孤替他平息此事,程卿你怎麼看?”石重偉道,隨手把舉報信交給程明道。自打程明道成為東宮少詹事,太子覺得東宮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程明道自然成了身邊最得力的人手。
程明道快速地掃看了一眼舉報信,笑道:“殿下,此事臣早有耳聞,京中更是傳得沸沸揚揚。”
“什麼?此事已廣為人知了?”石重偉訝聲問道。
程明道將信交還石重偉,道:“年前便有傳言,年後越演越烈,幾乎路人皆知了。臣私下揣磨過此事,能夠知道江大人索要書籍的無非是那些隨從他前往姜州辦差之人,年前職田署令潘和義曾透過楚安王上疏天子,此事之事會不會又是潘和義傳出?殿下要小心,這潘和義背後是楚安王,要提防楚安王利用此事來對付您。”
“這樣說來孤替江師遮瞞極可能成為二弟攻訐的藉口,此事不可不慎。”
見太子沉吟,程明道心中竊喜,他巴不得江安義聲名掃地,從此不再威脅他的地位,表面上裝出一副誠懇的樣子道:“殿下對臣下愛護之意實在讓臣感動,不過誠如殿下所言,此事需要慎重對待,不能讓楚安王有可趁之機。”
話風一轉,程明道挑動道:“不是臣在背後說江大人的壞話,這位江大人個性太剛,來京之後給殿下添了不少麻煩,東宮用度緊張讓他送些香水都推三阻四,枉殿下人前人後稱其為師。依臣看,江大人在京中對殿下的助力不大,倒是外任刺史時做得有聲有色,殿下有機會不妨向萬歲建言,讓江大人依舊去做刺史,殿下在京外也能多條臂膀,殿下有什麼不方便之處也可讓他處理。”
石重偉深以為然地點頭道:“程卿說的不錯,今年過年大部分州都派人到老二家中送禮,所送的禮物居然與孤相同,這些人莫非想兩邊下注,可恨。”
程明道笑道:“端州刺史盧家城聽聞太子處理政務勞累,特意敬獻了一批舞女讓太子暇時觀賞。臣怕招進宮來多有不便,便鬥膽把這些人安置到了宿西縣皇莊上,殿下視察皇莊百姓疾苦時得空看看。”
石重偉滿意地站起身道:“這些事你做得不錯,省得國丈在孤的耳邊唸叨。孤累了,回宮歇息,江師的事,你派人去告知他一聲,讓他盡早將書籍歸還韓太保的後人,平息議論。”
“是。”程明道躬身送走石重偉,直起腰“嘿嘿”冷笑了兩聲,輕聲道:“平息議論?鬧得越大才越好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