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端午梟羹
五月初五端午節,按照慣例天子要賞賜群臣,三品以上的大員賞夏服、五毒袋、百壽縷、艾虎、摺扇等物,然後依官階減等減數量,到最末的九品官便只有五毒袋一個、百壽縷一件、摺扇一把。粽子自是人人有份,不是文武大臣有,衙門的小吏、差役,宮中的太監、宮女人人有份。
這麼多的粽子光靠禦膳房肯定忙不過來,從四月二十開始,各衙門的後廚都加入到幫廚行列,日夜包煮才能滿足所需。大魏朝時“京百司至於天下郡府,有曹署者,則有公廚”,這個規矩大鄭朝也繼承了下來,每逢節慶時便是各大衙門後廚比拼手藝的時候,拿粽子的形狀來說,你包成錐形我便紮成菱狀他偏裹成筒狀,餡料更是千變萬變,棗粽、豆粽、肉粽,豆沙、八寶、火腿、冬菇、蛋黃都可以往稻米中塞,鹹、甜口味迥異,卻同樣糯香可口,整個帝都都飄蕩著粽葉的清香味。
身為尚食監的大廚,傅福英是世傳的禦廚,從他高祖起便在宮中當禦廚,到了他這輩青出於藍成了尚食監十六主食之一,雖只是流外三品,但從廚子晉到官身,也算是廚子中的“狀元”了。宮中尚食監禦廚有七百八十四人,每個主食手下有四十九名廚子,他主攻糕點、甜食,端午的粽子自然歸他打理。
傅福英不缺錢,他家世代是禦廚,叔伯兄弟在京城中開了數家大酒樓,日進鬥金,他身為家中長子,偶爾不當差的時候到酒樓中炒兩個菜,錢便如流水般地來了,那些五六品的京官一年的俸祿還抵不上他一個月忙上幾天。每次傅福英去幫廚炒菜,酒樓的生意便要事先預訂,傅福英心知肚明,自己的手藝和叔伯兄弟們差不多,之所以能這麼火爆,來吃飯的人無非沖著他禦廚兩個字,這塊金字招牌比真實的手藝還要值錢。
去年端午節粽藝大比拼,宮中禦膳房的粽子居然排在禮部和光祿寺之後,大失宮中顔面。今年從四月份開始傅福英就開始絞盡腦汁、精心策劃該如何出彩,將粽首的美譽重新奪回。參照九子棕的做法,傅福英研發出“六六順心粽”,分別用豆沙、八寶、火腿、冬菇、蛋黃、板粟為餡六隻粽子一組,每六組再彩線紮成一隻大粽,總共用六六三十六隻粽子合成,寓意“六六大順”、“順心如意”。新粽製出後送到後宮試嘗受到王皇後、劉貴妃、黃淑妃的贊譽,自然沒有其他人說不好,這讓傅福英對重奪粽首充滿信心。
端午節臨近,宮內宮外都在棕香中彌散著喜氣,秉禮太監劉維國卻發現天子石方真臉上的嚴霜越來越重。身為隨侍太監劉維國多少知道些原因,萬歲爺是為元華江潰堤的事情憂心,前兩日龍衛奏報,因為潰堤還引發了一場叛亂,鐘山寨的山賊下山攻佔了興淩縣城,元天教趁機興風作浪,燒毀了賑災糧,雖然這夥叛逆在林華縣被擊潰,但死了一萬多百姓。
這幾日不斷地有奏章送來,劉維國注意到天子臉上的烏雲越積越重,心中滿是憂慮。天子已經年過半百,已經顯露出頭暈、手腿發木之狀,尚醫監的太醫建議天子飲食清淡、心境平和,勿大喜大悲,特別是別動怒。劉維國試著分散天子的注意力,讓天子到禦苑中散心,總算將石方真開解過去。劉維國想著五月初五端午節萬歲要賜宴群臣,屆時君臣同樂,這件事或許就過去了。
然而,該來的還是會來,五月初四,一封暗奏放在了禦書房的桌案上。劉維國將奏摺從盒中取中時腹中嘀咕,這是哪個不要臉的臣子逮到機會寫了這麼多,少說也有百餘頁,萬歲爺這要看到什麼時候去。還有半個時辰就到午時了,王皇後派人告訴他安壽公主來了,讓天子中午回坤安宮吃飯。
天氣已熱,石方真換了身輕綢衫,淨了臉挽著袖子坐在桌前,劉維國將王皇後的話告訴了天子,石方真唔了一聲,開始看那份厚厚的奏章。劉維國悄然後退,站在右側半丈外伺候,暗中打量著天子的神色。
不一會,劉維國的心便提了起來,他看到天子緊皺起雙眉,臉色開始轉青。劉維國
暗道不好,緊張地注意著天子的神態,準備隨時上前提醒。石方真一目十行越看越快,時而點頭露出喜色,劉維國剛鬆了口氣,石方真又重重地一拍桌子將他的心提了起來,劉維國也不知道這份奏摺究竟寫了些什麼,怎麼弄得萬歲時喜時憂。
差不多看到一半的時候,劉維國看到天子臉色脹 紅,太陽穴“突突”跳動,知道天子發怒了,趕緊上前要替天子按摩,只見石方真將手中的奏摺重重地拍在桌上,從嘴中蹦出四個字來:“氣殺朕了。”
劉維國不敢怠慢,站在天子身後,伸出手輕柔地替石方真按捏著太陽穴,嘴中憂慮地勸道:“萬歲,不是老奴多嘴,太醫說了您千萬不能動氣,氣大傷身,您是一國之君,主憂臣辱,自有文武大臣替您解憂,要不然金殿之上養那麼多文武做什麼?”
一席話倒將石方真逗樂了,坐正身子,石方真笑罵道:“你這個老奴,現在快成精了,我看你可以做個禦史大夫了,孔省都要比不上你了。”
見天子氣色好轉,劉維國讓小太監送上藥,等石方真吞水服下,劉維國小意地道:“奴才只想著再多活二三十年,能看著萬歲爺成為千古一帝。”
這句話如果細究起來有些逾越放肆,但石方真深為感動,嘆道:“劉維國,朕借你的吉言,你也好生活著,等朕死了你陪朕一起進陵墓。”
劉維國泣不成聲,跪在地上說不出話來。
石方真重新拿起江安義的奏摺,忍著性子看完,總算沒有當場發作。等劉維國陪著他前往坤安宮,注意到天子背在身後的雙手緊緊攥著。
五月初五,天子賜宴含元殿,京中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員都有資格參加,這等機會誰也不會錯過,偌大的金殿被四五百人擠得滿滿當當。因為是賜宴,不像朝會那麼多規矩,眾人三五成群聚在一處閑聊,桌上有點心和茶水,供他們食用。
等石方真帶著三名皇子駕到,粽席宴正式開始。三品大員一人一張桌,四品二人一桌,五品就四人一桌了,桌上六個菜一壺酒,算不上豐盛,天子尚儉,群臣都知道。每張桌正中都放著個碩大的粽子--六六順心粽,吃不了可以兜著走的。
既是飲宴,自然少不了歌舞,歌舞罷天子讓眾人隨意,自己起身去給幾名老者敬酒,命三個皇子替自己給群臣敬酒。太子石重偉已是弱冠之年,身為杏黃龍袍神采飛揚、春風和煦;楚安王石重傑已經十六歲,英姿勃發,和熟悉的大臣談笑風聲,絲毫不顧忌太子漸漸僵硬的笑臉;洛懷王石重仁今年十四歲,豐樂十七年建衙開府,這位還帶著稚氣的王爺明顯對敬酒這件差事不上心,隨著兩個哥哥舉杯,眼神卻落在殿邊的射粽戲上。
等一圈酒敬完,差不多半個時辰過去了,大夥重新坐好,端午賜宴的一項重頭戲要上演了--吃梟羹。梟,惡鳥也,古書曾記載梟鳥食母,自古便有端午食梟羹的習俗。齊文帝首次在端午節賜群臣梟羹,謂之驅除不仁不義的奸惡之徒,這個習俗便在朝堂上流傳至今。
等待宮女傳送梟羹的時候,石方真朗聲道:“端午食粽,乃紀念戰國賢臣楚原,‘深思高舉潔白清忠,汨羅江上萬古悲風’,楚原是國之忠良,可惜被昏君所誤,朕自問不算昏庸,只要諸公竭心王事,定不會讓你們落個悲風下場。”
在座的眾臣不知石方真意欲何指,茫然不知如何應對。孔省作為眾官之首,站起身來道:“萬歲自是明君,臣等有幸追隨,敢不盡忠竭力。”
其他眾臣都坐不住了,齊齊起身道:“臣等自當鞠躬盡瘁。”
石方真示意眾人坐下,指了指桌上的梟羹道:“朕算不上明君,都說食梟羹能驅逐奸惡之臣,但金殿之上朕看袞袞諸公都是國之棟梁,哪有奸惡之人。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二十七州,朕不可能親自去治理,朕要依靠你們這些賢臣。”
金殿之上鴉雀無聲,只聽到宮女們傳送梟羹挪動細碎的腳步聲,只要不傻都能聽出天子語氣中的怒意,眾人只能縮著脖聽著,生恐雷霆落在自己身上,將自己化成齏粉。
“劉維國說的好,主憂臣辱,這天下事靠朕一個是做不完的,元華江潰堤引發鐘山寨賊人叛亂,元天教死灰複燃,林華城下萬餘百姓喪身。朕總聽諸公說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國富民強諸如此類的好話,朕著實有些飄飄然,私下想朕也算是明君了。今天,朕想問諸公一句,被蒙在鼓中沾沾自喜的皇帝算是明君嗎?”
烏雲終於化作雷霆震落,不知是誰腿一軟跪倒在地,整個金殿群臣都匍匐跪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