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入宮朝覲
禦書房內,江安義繪聲繪色地講述著他在化州的治州之策,石方真不時的插話細問,君臣問對忘記了時間。石方真興致盎然,笑聲不斷,大殿外的太監都能感受到他的歡欣。
劉維國趁著兩人喝茶的空檔輕聲提醒道:“萬歲,午時已過,是不是該進膳了。”
石方真恍然笑道:“朕聽得興起,倒忘了用膳。來人,賜膳,朕要與江愛卿邊吃邊談。”
除了慶典,賜膳的待遇可不是普通大臣能享受到的,偶爾紫辰殿議事晚了天子會賜宴,至於能在禦書房享受到賜宴只有韋義深、朱文南這樣的老臣,今日之事傳出去必然引得官場震動。
劉維國心裡想著,指揮小太監擺好案幾,二菜一湯端了上來。江安義素聞天子節儉,今日親見傳言不虛,躬身道:“天子富有四海尚節儉如此,臣在化州一日所耗數倍於此,著實惶恐。”
石方真哈哈笑道:“江愛卿可是有錢人,小小一瓶香水便能賣出百兩之價,一出手便給了太子百萬兩捐贈。朕比不得你,雖然富有天下,但同樣要為天下人打算,不能大手大腳。”
見江安義一臉尷尬,石方真擺擺手笑道:“江卿無需不安,你的錢並非貪腐所得,放心用,朕不能說自己節儉就讓天下人都跟朕一樣節儉。如果這樣的話西域的那些貨物就賣不出去了,東市豈不要關門,江卿化州的邊市商稅也要一落千丈了。”
“萬歲聖明。”江安義暗鬆了一口氣。
“朕對你所說計程車農工商通力合作才有國家繁盛的說法很感興趣,你細細跟朕講述一番;還有屯田之政奏摺之中說的不清,你也詳細說說,朕有意在登州、雷州一帶推廣屯田之政,正好借鑒化州的經驗。”
這頓飯吃了小半個時辰,那碗牛肉湯已經冷透,禦書房內君臣倆卻聊得熱火朝天。眼看未正將至,劉維國暗暗心焦,看這樣子今天下午都聊不完。
昨日肖美人所生的五皇子石重義有些風寒,天子決定下午抽空前去探視,劉維國已經通知了瑤花宮接駕,此刻怕早已準備妥當。那個肖美人長得花容月貌,天子愛其顔色對她甚是寵愛,生了皇子之後肖美人有些恃寵而驕,對他都有些不假顔色。宮中四十餘年,劉維國深知以色侍人難得長久,可是肖美人此時正在風頭上,也不想惹她。趁著石方真起身如廁,劉維國稟道:“時間不早,萬歲可要起駕前往瑤花宮探視五皇子?”
石方真停住腳步,略加思忖,對江安義道:“朕今日有事,江卿且先去東宮見見太子,偉兒多次唸叨你,你是他的師傅,要負起教習之責,你在富羅縣時還會常寄些日記於他,怎麼到了化州反而疏懶了。此次進京,不要急著回化州,朕會時常召你問話。“
江安義恭身應是,就要告退。石方真突然道:“會試就在眼前,江愛卿可有意任個同考官?”
會試三年一次,是大鄭最高規格的取士考試,作為會試的主考官、同考官是值得誇耀終身的事情,取中計程車子更視考官為座師,等同於一下子多出三百多名官場上的弟子,既有面子又有裡子、名利雙收的好事。
正、副主考官只有兩人,要朝中大員才能擔任,向來由天子親點,但同考官的人數有二十個,由禮部、吏部擬定後推薦給政事堂,再由政事堂向天子奏報。推薦人選機動性很大,便有了可操作的可能,這段時日政事堂左右相、禮部尚書和吏部尚書家門檻大有被踏平之勢。
周處存以替太子取才的名義說服了石重偉把他的名字加塞給了陳成濟,楚安王宴請禮部尚書郭從史,順道把舅舅黃繼偉的名字添進了名單上,黃繼偉如今換了衙門,以正六品的官階暫任大理寺正。
同考官要從京官六品以上中選取,按說江安義沒有資格,不過石方真想到前次擊退戎彌大軍給江安義的封賞太薄,加上江安義在士林之中聲譽極隆,靈機一動想用這個辦法來彌補。
江安義深為感動,天子對自己確實恩重,不過他知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此次進京天子召見禦書房賜膳已不知招了多少了妒恨,如果再奪了同考官的位置,那些沒選中的人還不恨自己入骨。
“臣謝過萬歲隆恩,臣才疏學淺,此次進京是為朝覲,不敢奢求同考官之職。”江安義推辭道。
石方真想想也好,如果江安義進了貢院自己要召他問對不方便,更何況化州這段時間因狂生馬遠翔大出風頭,江安義身為刺史,避避嫌也好。
從禦書房到東宮可以橫穿過去,但江安義讓帶路的小太監引他走大道過嘉福門走正門進了東宮,三年不見,東宮仍是老模樣,只是多數人是新面孔。太子府詹事由宜城侯王克彥掛名,實際理事的是少詹事紀天明,他聽到通傳急急地迎了出來,在前星門處與江安義相遇。
江安義笑著行禮道:“紀大人,一別三年風采依舊,江某有禮了。”
紀天明拱手還禮道:“安義你才是英姿勃發,讓人羨慕,快裡面請。”
邊往裡走江安義邊問道:“太子殿下可在宮中,江某奉陛下旨意,前來拜見太子殿下。”
“太子在東苑校場中習武,我領安義你前去。”既是奉旨,紀天明不敢怠慢,心中暗暗慶幸太子殿下沒有出城玩耍,不然被天子知道如何是好。
東苑在東宮東北面,與皇城樂遊苑一牆之隔,常年駐紮著金吾衛三千兵馬,護衛皇城東北,東苑內有校場,太子習練騎射多半在此。離東苑還有段路程,就能聽到喝彩之聲轟然而起,紀天明笑著解釋道:“太子常召金吾衛將軍與伴讀比試箭法,想來是哪位將軍中了彩頭。”
太子石重偉的伴讀有二十六人,皆是權貴中人,三分之一是王公貴戚的後代,三分之一是世家重臣子侄,還有三分之一是將門世家的子弟,多數伴讀對江安義都沒有好感,因為江安義清仗田畝、黃沙關對付廖建輝等做法觸及他們的利益。同樣,江安義對這些人也無好感,正所謂相看兩厭。
鄭國將門起緣於鄭高祖時期,鄭高祖立國後不許將門插手政務,卻準許將門子弟蔭補武職、優選遷轉,並讓他們與皇家聯姻,朱、李、程、王、賈、廖、張等家族累世為將,守衛國土。後來廖家、張家中落,老字號的將門仍剩下朱家、李家、賈家、王家,王家因為是外戚的原因逐漸向文職轉變,而程家只剩下程希全一人,文不文武不武,敗落已經定局。老的逝去新的出現,眼下楊家、苗家、齊家、魏家都有希望擠進將門世家的行列。
聽到喝彩聲江安義心中發癢,緊走幾步看到校場上一馬賓士,一個青年正彎弓搭箭瞄準箭靶,江安義認出此人是原國公李知柔的孫子李敬玄。江安義跟不少將門中人打過交道,朱太尉之子朱質樸和孫兒朱易鋒、申國公王克明、安西大都護楊祥亮及其兩個兒子,還有廖建輝和魏家兄弟,這些將門中人給他的印象是抱團,心狠手辣,行事張揚,但同時也不可否認有些本領。
校場上李敬玄松開弓弦,將箭只穩穩地送進百步外的紅心中,喝彩聲再次響起。李敬玄催馬背對箭靶繼續行進,抽箭在手,算出一百二十步時反背一箭,箭再次射中紅心。鼓聲隨著喝彩聲響起,為神箭手助威。
太子石重偉騎著一匹黃馬,手持馬鞭興奮地直揮,嚇得身旁的周處存、崔元護等人遠遠躲開,誰也不想捱上一鞭子,那滋味估計不好受。李敬玄得意洋洋地騎馬來到太子近前,抱拳拱手道:“末將向太子殿下交令。”
方才石重偉命他與金吾衛將領比試,憑借家傳的反背箭術李敬玄取勝,鼓聲就是對他獲勝的嘉許。
“敬玄,不愧為李家子孫,可惜沒有帶酒來,不然孤王要敬你三杯。”石重偉笑道:“你可不許藏私,什麼時候把這反背箭術教給我。”
李敬玄心中一哂,他從三歲起便學持弓紮馬步,六歲時練氣定神,每日開弓千次,十年箭術方有小成,然後才學反背箭術,三年才有今日的效果,太子嬌生慣養,偶爾玩樂一下還差不多,要讓他每日開弓千次,恐怕早將弓箭拋到了河中。
心知太子只是一時興起,李敬玄笑道:“殿下想學,臣定當傾囊相授,明日卯初,臣便來東宮教殿下紮馬步。”
卯時,石重偉一縮脖,自己還是多睡會吧,李敬玄是自己的手下,他會就等於自己會了。石重偉不再答嘴,頭東張西望起來,嘴裡顧左右而言他,道:“王師傅王知行),你是王家子弟,申國公的箭術可是十分了得,你行不行啊,下場試試。”
王知行苦笑,家族中除了大伯王克明和父親王克彥其他人都不願吃苦,即使學了兩天武也是花架子,至於自己更是拉不開半石弓,更談不上箭術。眼角瞅見紀天明帶著江安義走過來,靈機一動笑道:“臣那兩下子比太子殿下差得太多,就不拿出來現眼了。太子殿下,真正的高手來了,讓他下場顯顯身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