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中秋節前
府衙大堂,刺史、別駕、司馬以及一眾參軍大小官吏都在堂,大家臉上都揚溢著笑容。
“截至八月十日,共收取商稅三百一十萬兩,田稅三十萬兩,估計到年底突破四百萬兩不難。”司戶參軍顔易的通報點燃了大堂歡樂的氛圍。
方仕書滿意地捊著胡須道:“老夫十三年前曾在墩關縣做過縣令,那時化州的稅賦不過一百二十萬兩,田稅四十萬兩這個數目相差不大,差別就在商稅,當年八十萬兩的商稅到了江大人手中增長四倍,僅至八月上旬就有三百一十萬兩,簡直不敢想像,大人當時建議在化州設立邊市,老夫還擔心竭澤而漁,看來是老夫多慮了。”
邊市市丞餘慶山笑道:“今年商路暢通,有香水為引,在往年貿易的基礎上又新添了蜜水果、冰糖、金玉液等暢銷商品,來化州進貨的胡商比往年多了五成,所以商稅增長得較快,下官認為到年底前還能收進一百三四十萬商稅。”
一陣吸涼氣聲,四百五十萬商稅已經超過了鄰居幷州,幷州是上州,要知道幷州比起化州富得可不是一得半點,安西都護府設帳於幷州就是因為化州無力支撐十六萬官兵的吃穿用度。這樣的稅賦快批準接近方州、福州這些頂級大州了,要是人口達到,化州便能一躍成為上州,到時候水漲船高,眾人的官職要隨之上升了。
江安義很高興,當時奏請設立邊市時曾向天子許諾,化州商稅要增長二百萬,即在原有的一百二十萬的基礎上增長到三百二十萬,如今能收到四百五十萬兩的商稅,這個目標已經越額達成。四百五十萬兩商稅加上三個邊卡的過關稅和“合稅為一”後的田稅,今年化州的商稅能輕松突破五百萬的大關,朝庭正在用錢之季,化州上解的稅銀越多,天子就越高興,餘師的壓力也就輕一些。
“既然有了錢,與安西都護府約定的每年八十萬過關銀便都給了,化州的安定離不開安西都護府的照看。華司馬你和安西都護府聯絡,讓他們派人來運錢。”
江安義看了一眼史明玉,心情大好地說笑道:“錢多了也煩,咱們的史參軍這些日子著急上火催我多建幾個稅庫裝錢呢。”
鄭國以銀、銅為本幣,胡商商易使用的貨幣多是銀票,也有直接使用金銀的,一兩金子價值二十兩銀,一兩銀換千文銅錢。普通百姓手中交納田稅多是銅錢。今年合稅為一,農稅必然增長,估計能從四十萬兩增長到六十萬兩,加上栽種瓜果收取的商稅,能達到八十萬兩左右,這麼多的銅堆放在稅庫,原有的倉庫確實不夠用了。
眾人哈哈大笑。史明玉笑道:“大人,這麼多稅錢目前的稅庫確實裝不下,到年底稅銀還會更多,這建稅庫還真勢在必行,請大人核準。”
“我巴不得稅庫越多越好,這錢不能省,史參軍籌劃好向方別駕報批就是。”
江安義在心中估算了一下,到年底至少能有四百七十萬兩以上的稅賦,減去給安西都護府的八十萬兩,去年雪災向朝庭挪借的三十萬兩,還能剩下三百六十萬兩,上解七成後化州府能留下百萬兩左右自用。今年屯田大豐收,不用預留購糧款,發放官員屬吏的薪俸不過十萬兩,下半年準備修整道路、擴建水渠等建設預留二十萬兩,再準備二十萬兩應付突發事件,留十萬兩應付屬縣突發需用錢的地方,府衙能留下四十萬兩銀子開支。
手中有錢心中高興,江安義心情舒暢,笑道:“稅賦增長全賴諸公用心辦差,眼看便是中秋佳節,顔參軍你擬個章程,參照去年過年的數額發放點福利,大夥都開心過個節。對了,華司馬那裡按例單獨給一萬兩,屯田衙門也撥給一萬兩,讓寧屯令替我慰問屯兵。另外,管將軍那裡也送去五千兩銀子,讓化州駐軍與百姓同慶。”江安義還想到了秦子炎,但想到龍衛的特殊性質,還是打消了念頭。
方仕書急著嚷道:“江大人,你不能厚此薄彼,司馬府和屯田衙門都得了一萬兩,我別駕府為什麼一文錢都沒有。”
江安義笑道:“華司馬麾下有三千府兵,方老您要銀子幹啥?”
“這叫什麼話,什麼叫我要銀子幹啥?”方仕書有些不高興了,道:“府學年久失修,貢院更是衰敗,各處衙門也要修繕添置物品,如今化州事務繁多,我想多招些胥吏辦差,這些不都得銀子嗎?”
江安義知道方仕書不貪,剛才也是開玩笑,見方別駕當了真,忙笑道:“您老要銀子我敢不給嗎,要不也給一萬兩?我來化州後還沒搞過節慶,索性大方些,再拿出五千兩給您,煩您辦個熱鬧的中秋節怎樣?”
方仕書佯做氣乎乎地罵道:“辦個節慶就花五千兩,江大人可真是有錢人,銀子給我,你不用管,我自會辦得熱鬧。”
大堂上歡聲雷動,訊息很快傳遍衙門各處,到處一片歡聲笑語。
刺史大人要在今年中秋大慶的訊息很快傳了出去,最先得到訊息的是會野府的豪門鄉紳。聽完管家寧安的稟報,寧太爺笑道:“江刺史這是想粉飾太平盛世,清政的事江刺史給了面子,咱家得還他個面子。寧安,你是帳房支取點銀子,該採買什麼就去買,佈置得喜慶些。今年咱家喜事不斷,你讓賬房支二百兩銀子,給家人發點喜錢,大夥都高興高興。”
正說著,家人領著一夥人走進屋來,帶頭的是寧清政的岳丈吳子雄,身旁跟著何福記的東家何文彩、幾個世家的管事,都是會野府有頭有腦的人物。等這些人坐下,丫環獻上茶,寧太爺笑問道:“吳子雄,今天怎麼想起看我這老頭子了,還邀了一大幫人,是不是想打秋風啊。”
一席話說得眾人都笑起來,吳子雄拱手道:“老爺子,您真會說笑話,我們倒是想請您吃飯您可別不答應,再說,就算我們天天打秋風也吃不窮您啊。您見多識廣,我們來啊是想向您討個主意。”
“喔,你們這一大幫能人又想算計誰啊,我這個糟老頭子黃土都埋在脖項上了,能有什麼主意。”寧波口裡客套著,雪白的胡須卻隨著笑容抖動著。在化州寧家可是舉足輕足的人物,特別是今年天子賜了“急公好義”四個字,兒子寧澤據傳會接任工部尚書,孫兒寧清政暫理屯田令,寧家在化州隱有第一家的聲望,身為第一家族的掌舵人,寧波心中傲驕著。
何文彩笑道:“老爺子,去年賑災的事我們不聽您老的吩咐,結果收獲不大,甚是悔恨。今年聽您老的話,按府衙的要求把貨物入了邊市,原以為得少二三成收入,沒想到居然比往年賺得還多二成。這既發了財,又討了刺史的歡心,還落了鄉親們口中一個‘好’字,全倚仗您老的遠見卓識啊。”
寧波捊著胡須發出一陣“活蟹活蟹”的笑聲,以老賣老地道:“老夫無非比各位多活了些年頭,不算什麼。”
吳子雄與寧家是姻親,說話更直接些,道明來意,“刺史大人有意在中秋節舉辦慶典,我們幾個商量了一下搞些彩頭來湊湊熱鬧,在您面前不說假話,打算討好討好這位江刺史,有什麼發財的生意拉著大夥一起做。郭胖子攬了香水,又推出金玉液酒,最近搞了什麼‘郭胖子’蜜水果,價錢比我們的蜜水果高出四五百文,偏生那些胡商還就喜歡買貴的。聽說在京城,‘郭胖子’蜜水果賣得很火,他還是仗著江刺史幫他把蜜水果送進宮去的。”
寧波淺笑道:“各人有各人的緣法,莫要強求。再說,郭掌櫃不是把冰糖賣給你們了嗎,如果沒有他的冰糖,今年的蜜水果還不知能不能做。郭掌櫃和江刺史是什麼交情,你們能比嗎?再說,蜜水果的做法本來就是江刺史無償告訴大家的,讓你們發財還挑三揀四。”
“那是,那是”,吳子雄點頭道:“我們也不想跟郭掌櫃爭,只是想讓江刺史還有發財的法子別忘了我們,自賑災以來我們可是全力支援他。”
寧波問道:“你們中秋節想弄些什麼花樣?”
幾個人的笑容變得猥瑣曖昧起來,劉家管事劉興榮笑道:“京中每年秋季不是搞花魁比試嗎,我們想照那個樣子,花錢請些名妓出來爭奪花魁。聽聞在京城的時候江大人還給不少名妓寫過詞,名士風流,這個比試江大人一定喜歡。”
寧波連連搖頭,道:“江大人到會野府後,你們可曾聽說過他到過青樓,平日應酬也不曾有過招妓。你們別忘了,他的那位夫人可曾是龍衛的督監,你們拉她的丈夫去狎妓,有幾個腦袋。”
眾人立時覺得後脖直冒涼氣,吳子雄連連點頭,道:“正是,多虧寧翁提醒,要不然我等還真花錢不討好。寧翁,您說要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