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米,一年只有一收,生長週期長,更主要的是口感極佳。”
“比之南方水稻,有著不少優點,估計到了那邊,會很搶手。”
趙局長微微一愣,在這個出趟遠門都是一件麻煩事的年代,要說把東北的農作物運到南方去賣,基本沒人有過這種想法。
哪怕是有,但是成本也太高了。
無論是用重汽跑國道,還是用火車拉貨,成本都不算低。
如果銷量好那倒還湊合,可一旦銷量不好,那就徹底完了蛋。
但不得不說,陳清水這句話,讓趙局長的心頓時活了起來。
畢竟糧庫的糧食每年都在更迭,新一年陳一年,而且最近這幾年,糧食的產量如同坐上了火箭一般,一路高歌猛進。
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農民的糧食,賣不動了。
家家戶戶皆高產,又沒什麼天災人禍,每年都是大年份,所以這收糧的確是成了一大問題。
如果真能像陳清水說的,把東北的農作物,拿到南方區去賣,那豈不是家家戶戶都能富起來了?
趙局長忽然來了些興致。
“陳先生有銷路?或者說有過先例?要知道,這種長途的貨物運轉,一旦沒有穩定的銷路,或者資金回籠期太長,都會是致命的問題。”
陳清水笑意恬淡,“銷路當然有,我在鵬城待過很長一段時間,說句實話,那裡賣什麼的都有,幹什麼的都有,唯獨東北的農作物和特產,屈指可數,所以說市場空間還是很大的。”
陳清水這句話倒是真沒忽悠人,東北曾經在九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末,曾經掀起了一陣打工狂潮。
無數的東北人湧入南方化身打工人,最著名的應該就是那一家又一家的東北餃子館,如雨後春筍一般,在南方各大城市遍地開花。
隨之帶來的,便是東北的農作物與土特產的銷路和市場,被完全開啟。
陳清水又道:“我來這也有段時間了,這段時間主要還是為了看看這裡的水稻和玉米。”
“不瞞您說,這段時間也收了不少糧食,看得出來的確是不錯,這條路十分可行。”
“但是苦於這一次並沒有安排運輸,所以這些糧食,我準備先放到糧庫,等到了明年開春我就會著手準備運輸線路和門店運營。”
“等到秋收之時,就可以實現真正的北糧南調。”
趙局長神色動容,這可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足以令人稱道的政績!
他連忙開口道:“能放,絕對能放!陳先生你放心,不光能放,我們糧庫還會出高價收下你這批糧食!”
“現在市面上基本上都是七分錢一斤,最高能給到八分,我這裡給到你九分錢!”
“只要能把北糧南調這件事敲定,一切都好說!”
陳清水神情不變,老神在在,其實此刻心裡都樂開了花了。
但商人最講究喜怒不表於色。
他從公文包裡拿出一個檔案袋,遞了過去。
“您可以先掌掌眼,這是我讓律師起草的合同,所有的相關事宜,事無鉅細,都在裡面了。”
趙局長連忙接過檔案袋,卻發現這重量,彷彿有些不對勁。
常年混跡官場的他心中頓時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