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子長吸一口氣道:“沙……捲簾,你知道為何此刻村民的態度大變嗎?
你知道為何他們即便捨棄了這東西要道,不要了這黃金寶地,也要趕你走嗎?
你知道咱們走後,又會發生什麼嗎?”
捲簾默默搖了搖頭道:“師父,我不知道,我不知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
還請您為我明示,解開我這心結。”
逍遙子嘆氣道:“說也簡單,他們怕是不想累你受那百劍穿胸之苦罷了!
我曾告訴村民,一旦你離去這地方便沒了守護。
恰好這橋有貫通東西之效,你軍法了得,當知‘兵家必爭,四戰之地’的典故。
他們即便知道了這些,哪怕清楚日後即將孤身面臨的兇險,卻依舊要騙你離開。
此間勸善,可謂功成!”
玄奘轉身對著此間百姓,深深一禮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悟空見事不對,慌忙對朱小杰傳音數句,又同八戒使了個眼色,才揹著玄奘目光偷偷溜走,只留了個猴毛變出的分身應付。
到了無人處後,行者當即提縱筋斗雲,徑上南海。
其後哪消半刻鐘,便遠遠望見普陀仙境。
須臾間墜下筋斗,到紫竹林外,又只見那二十四路諸天,上前迎著道:“大聖何來?”
行者道:“我有個事兒前後為難,特來謁見菩薩。”
諸天道:“請大聖稍坐,容我等前去稟報。”
期間有個黑乎乎的山神,還殷勤給悟空端來一盤點心,有給他倒了杯茶水。
悟空同這憨貨打了個招呼,無意看到他頭上的緊箍兒訕訕發光,不覺便想到那日唸咒之事,心中竟生出些不自在感覺。
那輪日的諸天,徑至潮音洞口報道:“稟告大士,外間孫悟空有事朝見。”
菩薩正與捧珠龍女在寶蓮池畔扶欄看花,聞報,即轉雲巖,開門喚入。大聖端肅皈依參拜,菩薩問曰:
“你怎麼不保唐僧?為甚事又來見我?”
行者笑道:“菩薩,我師父日前在高老莊又收了個徒弟,喚名豬八戒,多蒙菩薩安排賜法諱悟能。
前些日子才行過黃風嶺,如今又到了八百里流沙河,那地界有弱水三千,若非有橋,師父便就難渡。
你安排了往昔的捲簾大將在那地等候,可我師父的倔脾氣卻上來了,死活說人家雖有善根卻沒佛緣,硬不肯收做徒弟。
這沒有拜師名分,那捲簾豈不是沒法取經去了?
我擔心你的好意落空,這才趕來與你通氣。”
菩薩閤眼追溯了下流沙河的過往,才笑道:“你這猴子!話說一半留一半難道還要我去猜不成?
玄奘是個明白人兒,其中若沒有些道理緣故,他怎可能拂我好意?”
行者道:“菩薩蕙質蘭心,果然厲害!
那捲簾大將自從受了您的點化後,便一心向善。這會更架設橋樑將八百里流沙險河變成東西通途。
可那地界一旦成了寶地,難免便要惹人覬覦。
捲簾如果離開,恐那方百姓有難。
師父慈悲,這才不願帶他西去。”
菩薩道:“這個玄奘啊!怎吃了那多虧後,卻依舊不長些記性!
此去原還指著他能在磨礪中悔悟妥協,怕……
算了,算了!
小龍女,你替我將這兩封書信送與你父王。”
行者道:“這是個什麼信兒,還得累捧珠龍女親自去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