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城之役, 朱儁身死。
盧植死在了無名山道之上,埋骨於青山。
蓋勳亡故,病逝於陳都。
前朝的老臣陸續凋零, 九年的時間猶如白駒過隙一般,如今的皇甫嵩也已經是滿頭的白髮。
劉協的心情沉重無比,他不知道是如何回到了皇宮,甚至忘記了後面發生的一系列事情。
……
蓋勳的身死,使得朝野上下一片喧囂。
很多人都覺得蓋勳的身死有很多疑雲,諫言讓廷尉詳查。
這些所有的上表全部被留中不發。
劉協的沉默並沒有人群臣收斂,反而是讓輿論不斷的惡化,繡衣使者雖然掌控著陳都,但是鷹狼衛和魑魅也開始了反擊。
流言蜚語沒有出現在陳都,卻是出現在了其餘各地。
事情在鷹狼衛和魑魅的雙重推動之下,再加上蓋勳的突然身死徹底打亂王允和劉寵的計劃。
蓋勳的病情突然惡化,任誰都沒有想到。
流言洶洶,人言可畏。
人們總是願意相信他們願意相信的事物, 陰謀論在陳都的各地不斷的流傳,不斷的發酵。
初平四年(193年), 十一月十七日。
孫堅上表,言稱身體不適,請求返回陳都, 並要辭去豫州牧一職,又請求讓皇甫嵩擔任之後北伐軍主帥之位。
訊息傳到了外庭,外庭都認為應當批准孫堅的請求。
以皇甫嵩擔任北伐主帥的職位,定然可保北伐無憂。
但是他們卻忽視了皇甫嵩年事已高,長途跋涉的軍旅生活已經不再適合。
十一月十八日。
孫堅的上書被劉協駁回。
原本一直沒有定下的北伐章程,也被劉協定下。
劉協下詔,詔令孫堅為北伐軍主帥,統領北伐一事,全權總理。
北伐時間也被劉協定下,依照當初遞上的方略將時間定在了初春雪融之時。
並賞財帛百車,以犒賞北伐眾軍。
次日,劉協再下詔書,命全國各地官吏止住流言,再有妄議陰謀論者,以鷹狼衛、魑魅安插奸細之罪處理。
朝中還有人在反對,但是劉協直接結束了朝議,返回了皇宮。
伏德、盧毓兩人掌管禁軍,天子手中並非沒有兵權,雖然如今劉協不過十三歲,一直以來他都是虛心納諫,願意聽從群臣的建議。
但是這一次劉協選擇了拒絕,獨斷專行,這才讓眾人發現,原來天子手中掌握的力量並不小。
而當今的天子,也不能以尋常孩童視之。
劉寵和王允兩人選擇了沉默,如今正是北伐的緊要關頭,他們也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
徐州牧陶謙在兗徐之役之後,便鼎力支援孫堅。
北伐之事,兗州牧曹操也是倡導人之一,對於臨陣換將之舉也是頗為抗拒,更何況他和孫堅兩人也是故交,在皇甫嵩帳下雖然爭執過,但是那隻不過是在爭搶先鋒,其實兩人的關係並不差。
荊州牧劉表和揚州刺史劉繇兩人都沒有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