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勝!”
碼頭的高臺之上,有黃巾軍的符祝高舉著九節杖在聲嘶力竭的呼喊著。
港口之上,無數的人舉著手高聲的歡呼著,所有人都沸騰。
萬眾沸騰,那震天的歡呼聲響徹雲霄,驚碎了行雲,驅散了飛鳥。
盧盛緊的抓著欄杆,雙手因為用力,連指節都已經是發白。
這是他第一次看到了除了泰山黃巾之外的黃巾軍旌旗。
當他帶領著僅存的十餘萬人進入營州之時,他也得知了洛陽發生的一切。
一切的一切,讓人看不到希望,讓人陷入絕望。
盧盛第一次對前路感到了絕望,他看不到道路前方。
太平道雖然一天比一天壯大,但是敵人卻也沒有被削弱太多,他們仍舊有著不小的力量。
路漫漫而修遠兮,太平道想要統一天下困難重重,並沒有想象之中那麼輕鬆。
他本以為以後都將會留在營州,留在東萊。
“我說過,你們的大賢良師不會拋棄你們的。”
太史慈走上了前來,站在了盧盛的身旁。
“早在泰山還有黃巾的訊息傳到幷州之後,你們大賢良師就已經是派人來找尋我們主公了。”
“後來你們大賢良師送來了海船圖紙,還有各式器械的圖紙,這才定下了盟約,約定守望相助的條令。”
“這些海船,就是就是在那個時候開始建造。”
太史慈拍了拍了盧盛的肩膀。
“原來的計劃,就是想要等到中原混戰,你們發展壯大之後,然後我帶領營州兵和你們兩面合攻青州,接引你們到營州來,再用海船將你們運到遼東,然後經由草原前往幷州。”
“雖然中間出了些許的差錯,但是這些船現在也算是排上了用場。”
太史慈望著港口密佈的海船,也是有些愣神。
他之前因為得罪了青州的世家,為了不牽連家人,躲避災禍選擇遠走遼東。
當時他渡海前往河東之時,何曾見過如此高大的戰船,又何曾見過如此規模的船隊。
就是當初公孫度下令水師南渡,進攻營州之時,整個遼東的水師也沒有如今的威勢。
太史慈不由自主的看向西方,那裡是幷州的方向。
他的好奇心越來越重,他心中的好奇不僅僅是對太平道,還有對於許安。
盟約剛剛達成時,太史慈當初還在遼東任官,公孫度將他引為親信,出入皆要隨行。
太史慈記得,就在盟約剛剛達成之後不久,黃巾軍便派遣了大量的騎軍運送了上百大車的錢財進入遼東的境內,就是為了造船一事。
太史慈本以為造船將那些處於泰山郡的黃巾軍接回來只是一個想法,實際上許安只是想要和公孫度聯盟,但是後面發生的一切讓太史慈改變了他原先的觀念。
黃巾軍第一次送來的造船的錢財。
第二次送來的則是造船的工匠。
大量的工匠在黃巾軍騎軍的護送之下進入了遼東,他們進入船廠,努力的學習著造船的知識,每日從早工作到晚,很少休息。
太史慈曾經和這些自幷州而來的匠人有過一些交流。
從那些匠人的口中,他得知,這些匠人都是自願被徵募而來,他們是很多人都是青州、徐州、豫州、兗州四州輾轉了千里進入幷州的工匠。
他們被告知,還有十餘萬的同道被留在了豫州的泰山郡,而他們要修的海船,就是為了接引他們的同道從苦海之中脫離,將他們接引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