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將要御駕親征的訊息在短短的數日之間便傳遍了整個豫州,而後又向著其他的州郡飛速傳遞而去。
自太祖高皇帝建國以來,已經歷經兩漢二十七帝,御駕親征的皇帝,也只有太祖高皇帝和世祖光武皇帝兩人。
太祖高皇帝和世祖光武皇帝兩人他們前半生都是都是處於鐵馬金戈之中,而當今天子卻是長於深閨之中,其計略軍法根本未嘗可知。
而且最重要的當今天子,如今也不過才是十八歲,甚至還沒有及冠之年。
青徐慘敗,兩州二十餘萬大軍喪盡,九郡九十七邑落入敵手。
此時的明軍氣勢如虹,在許安的帶領之下正在向著南方繼續推進,準備一口氣佔據淮水。
沒有人預料到明軍的推進竟然如此之快,淮水的水師也根本沒有時間反應過來,大部分的淮水水師都集中在中游位置。
等到明軍抵達淮水下游之時,一切已經晚了。
明國海軍的部分福船甚至開入了淮水之中,配合陸軍進攻廣陵,更是讓廣陵本就不多的守軍苦不堪言。
廣陵和下邳兩郡,幾乎一觸即潰,守城的兵丁甚至連抵抗的意志都失去了,只要明軍兵臨城下,守城軍在一兩天內便會選擇投降。
明軍的戰略意圖昭然若揭,就是要斷絕漢庭南遷的企圖,而他們如今也達到了他們的戰略意圖。
淮水的下游主要城邑沒有任何懸念,即將全部落入其手中。
而偏偏就在這危機關頭,天子突然宣佈御駕親征,只是在轉瞬之間,便引發了朝中的震動。
王允、劉寵等人聽聞訊息之後,第一時間要求面君,但是他們的請求都是石沉大海,並沒有得到回應。
小皇帝似乎是知道他的這一決定必然會遭到反對,所以索性便拒絕了所有入宮的請求,只是定了一次朝議的時間。
陳都、豫州,自從孫堅死後,便沒有再設州牧,實際上豫州和陳都之後便一直被劉協牢牢的掌控在了手中。
平日裡,劉協一直對於朝臣都是頗為尊重,但是自從變法開始,所有人才意識到。
小皇帝已經不再是以前的那個少年了,而是已經成為了一名青年,一名手握著兵權,掌控著權柄,還有手腕的真正皇帝。
依靠著外戚的勢力和親信、繡衣使者,還有變法的推行,九品官人法也使得大量的世家豪強心中的不滿消除了不少,劉協的權威已經是逐漸的樹立了起來,與日俱增。
眾人請見無果,最後也是隻能靜待朝議。
而就在等待的這一段時間,漢庭一眾大臣也發現了各地的異動。
先是部分兗州軍開始南撤,向著豫州梁國的治所睢陽移動。
而在徐州彭城國的治所彭城此時也正在不斷的得到兵力的增加,多地的漢軍都接到了來自天子親自簽發的詔書,各地將校皆是受詔領命,自四面八方帶領本部兵馬向著彭城的方向匯聚而去。
荊州軍除去守衛軍卒之外,其餘野戰部隊悉數向豫州行軍,他們接到詔令的目的地和其餘眾軍所接到的目的地都一樣——徐州彭城。
揚州戒嚴,全軍整備,沿河網布防,抵抗明軍南下。
雖然如果明軍當真南下,揚州軍恐怕會被明軍輕而易舉的擊潰,明軍想要收服整個揚州不過是時間的問題,而整個時間,取決於明軍的行軍速度。
後將軍孫靜領禁軍一萬,已經是先行離開了陳都,向著彭城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