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外星人拒絕交流,我方無法得知對方的目的和意圖。對方還顯露出了強烈的攻擊性,我們是否直接放棄談判,轉而採取殲滅計劃?”
這個問題一出,眾領導人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其中一部分贊同殲滅計劃,認為應該即刻展開行動,越快越好,以免造成全球性大規模損傷。
另一部分則是提出了異議。
倒不是妄想著和談,提出異議的領導人認為以目前神明表現出的實力來看,就算各國合力退敵,能否成功還是兩說。還不如直接儲存人力進行搶救式的星際科技研發,讓他們的種族能有精英在短時間內離開星球,以儲存火種,在神明離去後再歸來重建文明。
可以看出,各國領袖對這次事件給予了相當消極的態度。
在他們後續給出的一些資料模型來看,就算採取“殲滅計劃”,成功率也並不高,而且保守估計也會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死於這場災難。
但若是採取“火種計劃”,那得以倖存的人數將會更少,但勝在成功率高。
由於時間有限,經過了簡短的推算和爭論,最終雙方決定各退一步,把整個計劃分為兩部分。
主要全力進行殲滅行動,同時開發星際科技。
這個體修星球的領導人們都是些真正睿智、擁有大局觀的超級強者,和只知道高喊民主玩弄手腕的政客不同。所以對他們來說,這樣短暫的會議足以商量出比較完善的實質性方案。
新計劃當中“火種儲存計劃”的比重被無限減少,只准備留下最精英的十對男女。若是藍晶星方徹底戰敗,最終只會有這二十人帶著各種資源、基因樣本存活,然後負責重建、傳承文明。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樣的“火種計劃”更加純粹了,從試圖保護一部分人口存活直接變成了僅僅儲存文明存活。
但無論如何,這樣的雙保險還是較為穩妥的,至少有了一個不被消滅文明的後路。
會議到這裡匆匆結束,各國都去準備自己的“終極武器”和“火種候選人”了。
有的領導人趁此機會稍稍和自己的家人告了別,而更多的則是直接一股腦走進入了本國作戰指揮室。和種族大義比起來,他們不得不先放棄家人情感。
......
未知神明這邊,祂所採取的策略和之前在畸形生命體星球時不同,這次祂並不打算原地待命,等待對方自投羅網,而是決定主動出擊。
祂沒有使用“神之音”,之前的一些自言自語也都是使用宇宙中的一種普通語言。
真正的神之音是需要動用本源之氣催動的,對未知神明來說,其中的消耗還不如肉搏或其他同等威力的技能來得小。對畸形生命體使用“神之音”也純粹是因為那個巨型虛影的存在,不得不讓祂多費點力氣。
雖說如此,祂的破壞力也是凡人無法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