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逸從陳建明身上能感受到一種英雄遲暮的感覺,想到他曾經手下幾千人,權傾一時,現如今只是一個無人問津、兩鬢斑白的老人,張逸也不勝唏噓。
其實他剛走進冶煉廠的時候,並沒有想過要利用這個廠子來搞硫酸渣。
一個是因為這個廠子投資太大,當年建廠保守估計資金也過億了,現在雖然破敗不堪,沒個幾千萬也休想拿下來。
另外一個原因是,冶煉廠的裝置大多都是用來冶煉的,跟他加工硫酸渣的方案還是有些出入,還得購置新的裝置。
現在看來,如果把冶煉廠一分為二,一半用來加工硫酸渣,一半把加工好的硫酸渣煉成鐵水,最後軋製成鋼材。
那也算是很完整的工藝流程了,廠子裡的裝置也能有效地利用起來,只不過這樣需要的投資就有點大。
張逸內心暗歎,一切都是錢的問題,有錢什麼都好解決。
“二叔,你有沒有想過,讓冶煉廠再重新生產,恢復往日繁華?”張逸淡淡地道。
陳建明略帶渾濁的眼睛突然一亮,這句話好似晴空中突然降下一道霹靂,一下就在他心裡炸開了花。
他一個人獨自守在這偏僻荒涼的地方,雖然知道冶煉廠已經不太可能像當年一樣重新崛起,但心裡多少都存在些念想,國家肯定不會忘記這裡的。
不過當看清楚坐在自己面前說出這句話的,只是一個大三學生的時候,他的心中又是極度失落。
陳建明有些落寞地道:“怎麼沒想過,只是已經不太可能了,廠子裡這些裝置已經停止運轉有兩年多了,要是再過個三五年不運轉起來,它們也該生鏽報廢了吧。”
“也不一定不可能,聽陳濤說,廠子是因為經營不善才最終倒閉停產的,要是有新的技術投入進來,再引進些資金,那廠子豈不是又可以活過來了。”張逸直接說出了問題的所在。
似乎被戳到痛處,陳建明尷尬地道:“話是這麼說沒錯,但是技術上哪弄呢?誰又願意把資金投到這裡來?”
“技術我是有的,不過資金現在還沒有著落。”張逸淡淡地說道。
“你有技術?”陳建明有些詫異,不過隨後又搖了搖頭道:“工業技術哪是菜場裡的蘿蔔白菜,誰想要都可以稱幾捆。”
他可是吃過技術這方面的苦頭,當年冶煉廠倒閉破產主要也是因為技術方面的原因,走錯了路子。
他也是輕信了技術部高階工程師的方案,力排眾議,堅決實行生產改革,最後把廠子都給整沒了。
“我看廠子裡很多裝置都還可以用,如果廠子真的能夠投產,其實我手頭上是有套技術可以用的。”張逸淡定地道。
“哦?什麼技術?”看到張逸斬釘截鐵的樣子,也不似胡亂編排的,陳建明疑惑道。
接下來張逸把他對廠子規劃的設想,和最近一段時間來完成的硫酸渣專案方案詳細地給陳建明分析了一遍。
兩人聊了一個多小時,陳建明邊聽邊不斷點頭,心裡無比震驚,果然人不可貌相,沒想到張逸年紀輕輕的,居然能有這樣的才華。
首先廠子的規劃和佈局,他這個幹了一輩子工業的老資格,也沒有能夠完全地把廠子裡的大小廠房,機械裝置,後勤補給安排得妥妥當當,細節部分全靠生產過程根據需要慢慢調整。
可是張逸卻能把這些廠子裡的“零部件”安排得恰到好處,各個生產環節串聯又互補,整個廠子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