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虞面色厭惡的開口道:“公孫瓚那種無節制的殺戮得制止!柳城大捷得修正次序,豈能允許公孫瓚獲得驚人的威望,從而走上人生的巔峰。之後誰能節制住公孫瓚,搞不好又是下一個董卓。”
以防公孫瓚尾大不掉,劉虞先寫奏摺,是烏桓族大頭人蹋頓率三十八萬眾歸順大漢,作為彰顯自己寬厚仁慈,招攬歸順的物件。
後寫,公孫瓚柳城斬殺十餘萬眾烏桓族人。
“若不一試,豈能得知,若不一試,豈能無悔?大不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不是什麼大事。”
順序顛倒下,是非黑白被置換。
事實是公孫瓚柳城斬殺十餘萬眾烏桓族人,後烏桓族大頭人蹋頓被迫率三十八萬眾歸順大漢。
完完全全二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劉虞就算明知有錯,為了大漢安危,三十八萬烏桓族人歸心,也會如同飛蛾投火。
前一個公孫瓚是大過,砍掉公孫瓚頭都不為錯。
後一個公孫瓚是大功,戰績已經夠壘到天高,而且說句不好聽的,封公孫瓚為侯不為過。
畢竟只要以仁德著稱的劉虞繼續站在蹋頓一邊,蹋頓不管栽倒成什麼情況,再次崛起絕對不成問題。
公孫瓚辛辛苦苦近一年,讓劉虞這一下給送回到解放前!
這一個壞訊息,或說僅僅是流言,讓公孫瓚一陣眩暈,從很多版本的流言當中,七拼八湊出一個完整的結論,那就是劉虞真的扯後腿,讓自己做無用功。
“汝怎麼會這麼腦殘法,簡直就是豬隊友。吾等日夜追擊,焚燒糧草意義何在,何在!”
公孫瓚仰望天空憤憤不平,微微顫抖聲中詢問蒼穹,一腦袋埋在馬匹的鬃毛裡面,眼眶中辛酸的淚水是奪眶而出,心中早就已經混亂不堪。
劉虞此舉動,讓公孫瓚流血又流淚,有一種當初我真傻的感覺!
如果我真做錯了,就算是被人指著鼻子大罵,我也會先承認錯誤。吾身處絕境而不改其志,手掌大權卻不變其心。
虎豹騎重甲步兵有多兇猛,那不用解釋,公孫瓚清楚的不能再清楚了,戰至如今,末陣亡一人,什麼概念!衝殺百萬烏桓柳城,都未陣亡過,好吧!是顏松傑之功。
三個月期限助滅烏桓,這劉虞誤大漢!柳城大捷!本就是一個可一而不可再的奇蹟。
半天公孫瓚方才是緩過了勁來:“吾要殺了劉虞!”公孫瓚的腦海中,瞬間閃現出這六個字。
“吾要殺了劉虞!”公孫瓚的心在滴血,他緊緊的握著拳頭,久久不肯鬆開。
那濃烈的殺氣,伴隨著北風撲面而來。
此言一出,白馬義從為之一靜,甚至連獵獵北風都為之一定。
“諾!”白馬義從那種躍躍欲試的神情,已經說明了一切,尤其是公孫範。
不是一山容不了二虎,一直以來,劉虞在公孫瓚眼中是當成吉祥物供著。
吉祥物刷存在感!也不是這麼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