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來參加鬼市的,一定都是各地古玩圈的老手。
他們都帶了手電,一道道光束交織,讓銅瓷街顯得更加神秘。
江遠戴上自己準備好的面具,帶著章文剛走上街頭。
章文剛興奮極了,這是他第一次參加鬼市,心裡隱隱期待著能夠有所收穫,正好也檢驗一下自己這段時間有沒有進步。
江遠一邊轉悠,一邊想起了江都鬼市的時候,自己捲入了馬京承和疤癩的矛盾旋渦中,還認識了苗婉兒。
當時自己帶著譚松··對了,譚松,這小子最近一段時間都在江都,以他的尿性,絕對不會錯過這次濱海鬼市。
江遠笑了笑,一會兒要是遇到譚鬆了,絕對要好好戲弄一番。
走著走著,章文剛忽然拉了拉江遠的衣服。
順著章文剛的視線看去,只見斜對面的一個攤位邊上圍了不少人。
這個攤位上的東西也很有意思,居然全部都是根雕作品。
根雕在收藏圈算是小眾了,但不乏有喜愛之人。
根雕一般廣泛流傳於陝北地區,雕刻師憑藉自己的紮實雕工,加上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根據雕刻材料的形狀和特性,雕刻出來極具觀賞性的根雕作品。
不論是現在或是後世,都有很多玩家喜歡把根雕作品當做裝飾品。
上年頭的老根雕,更是受到追捧。
江遠只是看了一眼,就確定,這攤位上大大小小上百件根雕,全部都是出自一人之手,並且,全部都是百年以上的物件。
雕工精湛不說,造型更是別緻,把原料的特點利用到了極致。
江遠敢確定,這些東西一定出自國內頂尖的根雕大師之手。
果然,江遠在攤主的衣服胸口處,發現了一個篆書的‘薛’字。
如果是薛家的根雕,那就說得過去了。
薛家,稱得上是陝北根雕第一名家。
江遠把目光放在了攤位上這些根雕作品上,很快就確定了他們的材料。
有樟木,荔枝木、竹根、榆木,還有一件,用的是黃楊!
千年難長黃楊木!
要知道黃楊木的生長速度十分緩慢,四五十年的工夫,長出來的樹幹直徑也超不過十厘米。
所以黃楊木只適合雕刻小型物件,但這並不影響他的價值。
黃楊質地堅韌,紋理、硬度色澤都是頂級,精雕打磨之後,甚至不輸象牙。
而在民間,黃楊木一直被奉為驅散百毒,鎮宅辟邪的神奇材料。
因此黃楊木雕刻作品,乃是木雕、根雕市場上最熱門的品種之一。
只是老的黃楊木作品,存世量不多。
攤位上這件黃楊木根雕,長約二十厘米,最粗的地方,大概有十厘米左右。
這是黃楊最粗壯的根系。
雕刻的作品也很有意味,乃是仙人賜寶的場面。
現在圍觀眾人在討論的,就是這件黃楊木根雕作品。
江遠一眼就看出來,這件東西,也有百年以上的光景了。
江遠下意識看了眼攤主,目光穿過他臉上戴著的面具,頓時愣了愣。
自己明明沒有見過這個中年人,可為什麼看起來總覺得有點兒眼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