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故意拖長了話音,就是想看一下大家的反應,如果質疑的人比較多,他還得好好的找幾個理由,如果沒什麼人……咦?什麼時候這麼多人了?剛才不是還只有七、八個的嗎?
李逸剛才一直在低頭看字,因此並沒有注意到有人過來,事實上,剛才黃海濤他們在討論爭辯的時候,這邊就已經比較惹人矚目了,後來李逸又鑑定出來了一個匪夷所思的答案,這個訊息就迅速的傳遍了整個花園。
現在,差不多這裡的三四十個老頭子都知道,鍾皓晴這個小徒弟不簡單,因為像王步瀛這麼生僻的名字,就算是編的,也絕對不是說想編就能隨便編出來的。
可是,一個年僅二十來歲,拜師不過才幾個月的小毛孩子能有這麼厲害?老黃他們無聊了,逗小朋友玩的吧?沒勁!
有人不加理會,當然也就有人會感興趣,感興趣不一定會湊熱鬧,但是湊熱鬧的人一定會有。
因此,圍著李逸的人已經從剛才的七八個增加到了十二、三個。
李逸不知道這些,他只知道人多了,而且他一說出答案,就看到幾個老頭兒衝著他拈鬚微笑點頭,一副老懷大慰,孺子可教的模樣。
“這確實是虛谷的真跡,關於這幅字,還有一個故事……當年,虛谷有一次與友人打賭,友人說,虛谷要是能在三日內寫出一幅可以以假亂真的柳公權的字帖,他就出資翻修虛谷出家的那間寺廟……”
“後來,看到虛谷果然寫出了一幅能夠以假亂真的書法,他那位朋友也就認賭服輸,爽快找人翻修了寺廟,還給菩薩重塑了金身。”
“按道理,這件事情到此就應該算是完美結束,可是一直到過去了好久之後,有一天,虛谷忽然明白過來,他應該是上當了。”
“因為他那會兒,已經不再應邀幫別人題詩作畫了,那些人想要得到他的作品,要麼去市場上買他原來的作品,要麼就老老實實的排隊,等著他的新作。可是他這個朋友透過跟他打了個賭,就拿到了他的一幅字,哎呀,原來這個翻修寺廟的錢還是他自己出的啊!”
講故事這名鑑定師李逸記得姓劉,這個故事講得生動詼諧,聽者包括李逸在內,無不哈哈哈大笑。
然而,就在這時,人群外圍又悄悄的遞進來一幅卷軸,讓那小子看看這個,這個要是他也能認出來,我就真服鍾丫頭了!
很快,這幅卷軸就在李逸面前被開啟了,李逸沒想到這事還沒完沒了了,正想拒絕,忽然看到了畫面,眼珠子一下就瞪大了,納尼?居然是這幅大神作?不行,別的可以不看,這幅他非看不可!誰不讓他看他就跟誰急!
在各種國畫題材中,李逸最喜歡的就是山水,為此還寫了幾句歪詩明志。
而現在他看到的這一幅,正是一幅山水畫,而且還不是一般的山水畫,這應該是北宋三大家之一的李成李鹹熙的《晴巒蕭寺圖》!
北宋三大家是指華夏畫史上的董源、李成、范寬三位大畫家,後人在評價他們在山水畫上的成就時,曾經用了這樣的一段話:
“三大家鼎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山水格法始備。”
也有人稱他們為“百代標程”之大師,為後世700餘年的山水畫建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反正不管怎麼說,在李逸的理解裡,都是一個意思,牛叉!
尤其是三人中的李成,其畫名始於五代,入宋則更是名動一時,甚至有史料稱他為“古今第一”!
李成一生創作甚豐,僅畫史著錄的就有一百五十九件,然而流傳到今天的,也僅僅只有幾件,還都不在國內。
而這件《晴巒蕭寺圖》,在李逸的記憶裡,應該是被收藏在美國堪薩斯城納爾遜美術館才對,難道是他不知道的時候已經被人給買回來了?
李逸仔細的看了看畫面,因為李成的作品他只看過一些圖片,因此並不能準確的辨認出這是否是真跡,但從絹本以及設色的情況來看,這即便是仿作,也應該是一件幾百年前的老仿。
以他現在的水平,還不能完全領會李成畫中的意境,但單就眼前這幅畫來說,他覺得仿作者的水平似乎不在他師父胡瑾泉之下。
這麼說,並不意味著胡瑾泉就能仿出這麼完美的一幅作品,因為二者擅長的領域雖然相近,但還是有所區別,他這麼想,只是想借著師父給這個仿作者的水平一個定位。
那麼,能將這幅畫仿到如此水平,又是幾百年前的大師級人物,這個範圍似乎並不是太大。
幾個名字在李逸的心頭流過,他決定不再燒腦,反正已經判斷的差不多了,直接上鑑靈牌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