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得不夠高,最終將受制於自己。”
“你二人說的都有一定道理,聽聽我的思路,人類學為物質服務,所以我認為,人類發展的線索不應該在該門學科裡尋找,而是應該去基礎科學,去哲學。”
四人辯論不休,即便是槐樹上的飛花飄落到肩上也不自知。
他們在追求真理,對於追求真理的人來說,最有誘惑力的莫過於真理的果實。
即便是沈校長就在身旁,對他們也沒有絲毫影響。
來自燕京的兩位學者對視,紛紛從彼此的眼神中看到了波瀾。
斜視學者轉身,凝望沈長雲的鼻尖:“貴校開創的人類學研究分類,不知是誰在擔任任課老師?”
沈長雲方才也在聽幾位同學的辯論,自然知道他們爭論的內容來自何處,答覆:“這不是本校開設課程所傳授的理論。”
“這是昨日從魔都大學來的丁校長所講的概論課,同學們聽的很認真,今天還在思考。”
斜視學者和英氣中年彼此交換眼神。
“果然是他。”
“哈哈,老丁也在,難不成,我們四人竟能在胡海聚首?”
二人這才向沈長雲說明,他們二人,加上李莫若,丁校正,一共四人,互為同窗
當年,正是這四人,被稱為古文化研究四劍客。
“竟有這等巧事!”沈長雲也跟著嘖嘖稱奇。
沒有商量的,橫跨了大半個華夏的陡然相遇,這就叫心照不宣,不約而同。
冥冥之中,註定會有這一天的碰面,縱使上天都會惺惺相惜。
“丁先生也是五天前才到胡海,昨天跟李先生一起前往江河市了。”
…
得到這個訊息後,兩位來自燕京的學者即刻出發,乘船而行,前往三江。
“老哥們,老丁從魔都跑到這來,莫非也是為了三江市那件事?”
趁著在船上的空閒功夫,二人聊了起來。
英氣學者手中正捧著一本書,名曰《古王朝校正考》,當中記錄了華夏曆史上一些歷史正史所不曾記載的封建王朝勢力。
而他正在翻看的,是西南篇,3500年前。
“毫無線索,隻字未提。”突然意識到同伴在問自己問題:“你方才說什麼?”
那人再次重複一遍方才的問題。
“有這個可能,甚至,他們二人實際上去的是三江市,為的就是那件事,而留下的訊息不過只是個幌子。”
“不管那麼多,到了三江再說,此次我們藉著雪山雲家的關係才知曉此事,不可讓旁人再知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