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話?”
田文遠回道:“北河三上有一顆人造太陽!”
“什麼?”
張明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以為聽錯了,“師兄,你是說北河三上的神秘物體是顆人造太陽?”
田文遠點了點頭,“被抓的所有人都在重複這句話,現在基地也正準備重新研究三角形物體。”
張明陽作為一名研究核聚變的科研人員他當然知道什麼叫做人造太陽,其實核聚變技術也叫小太陽,但是和真正的太陽相比還相差甚遠,二者跟不不在一個數量級。
張明陽問道:“師兄,如果那真是一顆人造太陽,那麼那個三角形物體的核心質量和密度都應該十分巨大,基地有沒有三角物體的中心資料?”
田文遠搖了搖頭,“沒有,我們現在也只是探索了三角物體的外圍,核心區域還沒有技術可以進行探測。”
張明陽又問道:“三角物體的表面溫度和中心溫度資料你這裡有沒有?”
“你等一下!”
田文遠趕緊拿出電腦查詢資料,“有了!它的表面溫度是5000K,靠近中心區的溫度是8000000K。”
“沒錯!”
張明陽看著三角物體的資料,這跟太陽的資料很像。
“師兄有沒有三角物體的質量資料?”
田文遠又趕緊查了查,“沒有,質量資料暫時還沒有。”
田文遠看著張明陽激動的樣子十分不解?他問道:“師弟,我不是學能源的,這個人造太陽和天上的太陽有區別麼?”
張明陽解釋道:“有區別也沒區別,沒區別是因為它倆的工作原理都是一樣的,人造太陽和真正的太陽工作原理都是核聚變,不過產生的能量無法與太陽相比,現在的核聚變技術比太陽差了太多個數量級。太陽每秒釋放的能量大約相當於400萬噸物質全部轉化出的能量,而現在的核聚變技術還不能滿足人類的需求。”
“另外核聚變技術我也給你講一下,核聚變也稱核融合、融合反應、聚變反應或熱核反應。”
“核是指由質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在一定條件下如超高溫和高壓,只有在極高的溫度和壓力下才能讓核外電子擺脫原子核的束縛,讓兩個原子核能夠互相吸引而碰撞到一起,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質量更重的原子核如氦。”
“中子雖然質量比較大,但是由於中子不帶電,因此也能夠在這個碰撞過程中逃離原子核的束縛而釋放出來,大量電子和中子的釋放所表現出來的就是巨大的能量釋放。這是一種核反應的形式。”
“原子核中蘊藏巨大的能量,原子核的變化從一種原子核變化為另外一種原子核往往伴隨著能量的釋放。核聚變是核裂變相反的核反應形式。核聚變燃料可來源於海水和一些輕核,所以核聚變燃料是無窮無盡的。”
“太陽為什麼會核聚變是因為它擁有巨大的質量,它產生的引力向內坍塌導致的高壓使太陽發生核聚變從而抵消了引力導致的坍塌,而人造太陽是在人工磁場束縛下,極高溫高壓下,有限空間內發生的核聚變。
“太陽直徑大約是1392000也就是1.392×10(六次方)千米,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其質量大約是2×10(三十次方)千克是地球的330000倍。”
“從化學組成來看,現在太陽質量的大約四分之三是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少於2%,採用核聚變的方式向太空釋放光和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