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老師傅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都沒聽說過這個啊!這不跟那煉丹的道士差不多了麼。
看著他們那迷茫的眼神,李航這才解釋了起來。“諸位,不同地方的鐵礦鍛造的兵刃總有一些細微的差別,不管你的技術怎麼一樣,它總會有一丁點的差距,這一點我們總是會說哪裡哪裡的鐵好,但是關鍵是我們要弄清楚是什麼造成了這種優劣的區別,所以我讓你們試試看就是這個道理,加入一些其他的東西,看看什麼東西對這些鋼鐵有什麼影響!”
這麼一說那些鐵匠立馬就明白了。
畢竟這年頭的冶煉的規模不是很大,一個鐵礦可以冶煉很久不說,還能夠保持相當充足的產量,這樣就為實驗打下了基礎,只要以後地質勘探有了成就,就可以互相結合,分析出來到底是什麼東西摻入進去發揮了什麼效果了。
至少不會再像是現在這樣,猶如一隻無頭蒼蠅一樣的亂撞了。
“您是說讓我們去試試看,如果不成就把這些東西製作成農具或者是部件?”
“嗯!”
鋼製的農具和工具還有部件雖然有些浪費,但是這樣做的話確實是可以找到更好的材料,以後甚至是可以將這些東西全都記錄下來,流傳於世不說,更是可以直接進入李航的這個圖書館。
雖然到現在為止裡頭的書都沒有超過一百本,但是光是看分類這幫工匠都很興奮。
因為這裡頭竟然詳細到了方方面面。
不光是地理什麼的,就連那些什麼探礦、冶煉、鍛造都有單獨的分類,甚至前幾天李航還抽時間給他們的鍛造的一些刀盾和裝甲畫了武器圖紙。
這些舉動在李航這個現代人看來那時候規範化生產必須的。
但是在這一幫匠人看來,這尼瑪就是妥妥的禮賢下士的標準。
其他的讀書人幾個這樣做過。
所以幾個工匠一合計也跟著點了點頭。
反正這事情暫時也就這樣了,倒不如聽李航的,反正再加入什麼,在他們看來應該不會有什麼變化。
畢竟相對於一爐子鋼來說扔進去一塊幾塊其他的礦石,這在他們看來也沒什麼。
但是既然李航要求了,他們也只能找做了。
船開回去的時候,贏允就興沖沖的過來了。他在路上遇上了不少人,這些人都是來找他的。而他現在手裡可是捧著不少的絹布。
“李航,李航,你看看我拿到了什麼!”這小子一臉興奮的衝了過來,手裡的絹布上密密麻麻的全都是一個一個的手掌印,而和絹布上頭只有一行大字。
請李上造開學府授課。
簡簡單單的幾個大字,在這些成百上千的手掌印的映襯下,變得極為不普通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