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來想就是順便帶孩子過來漲漲見識,沒想到這個年紀的小表弟,還真能寫得出策論?這小子也太妖孽了點,不會也是穿越的吧?
劉安有點無語,估計不能,平時看這小孩心性方面單純得很,可能真的是讓自己遇到了個貨真價實的神童吧,少年人嘴角輕挑,笑著搖了搖頭,把注意力回到自己面前的竹簡上。
論述秦朝滅亡的原因,這個不是沒學過,劉安腦海中拿上浮現出來的就是那篇著名的《過秦論》,但剛想下筆,卻突然想起來,這篇策論,去年自己好像還在長沙老家的書房裡看到過。
仔細一想,可不是嘛,《過秦論》的作者賈誼,人家可是西漢的,這文章早就有了!自己如今在東漢末年用不了啊!
而且不僅如此,當初高中語文書上學的那篇,好像還只是《過秦論》的一部分,如果說全文,別說默寫了,劉安覺得他怕是背都背不下來。
不行不行,換一個,劉安不是沒有想過自己寫,但他本就是個偏科嚴重的,大學學得也是計算機這種最不適合穿越工作的專業,都是多少年都沒寫過東西的人了,突然讓他下筆來一篇古文?那這任務還做不做了?
策論,策論,不如蘇洵那篇《六國論》?劉安心裡一喜,隨即又皺了皺眉,不對,那個《六國論》是說秦朝如何搞死六國的,不是說秦朝它自己如何完蛋的。
看著旁邊越寫越來勁的周不疑,劉安有點懷疑人生,自己好歹一個穿越者,還比不過一個七八歲的娃娃?
周不疑那小傢伙隨便一個策論,學一遍就能記住,沒事背背什麼詩詞歌賦,更是不在話下。就算放到後世,讓他考真正的清華大學,估計也不是什麼難題。
詩詞歌賦?對了,唐朝的杜牧不是寫過一篇《阿房宮賦》嗎?文體內容和時間都合適,就它了!
一旁監考的青袍男子,無聊的一邊監考一邊神遊,心裡吐槽著這別駕劉先真是瘋了,兩個半大的娃娃還敢往書院送,這個年紀的世家子弟,《詩經》、《論語》、《孟子》這些經典讀沒讀完都兩說,來寫策論?
那個大的,也就和自家最小的弟弟小五一般年紀吧,他可是記得前些日子十三歲的四弟跑來和自己彙報,說終於讀完了《史記》,要開始學《漢書》了。
說起來,小四這小子已經是家裡五個兄弟裡最厲害的了,也是十三四歲才學完這些,開始可以學寫一些策論了。自家十歲左右的小五,估計進度也就是還在學《孟子》,扔到書院考核,都是一門考核都過不去的那種。
不過,出人意料的是,兩個孩子都是沒想一會兒,就開始不停地寫著各自的文章,尤其是那個七八歲的小孩,幾乎是看到題目就提筆成文,青袍男子來了興趣,走進一看,不由得明白了怎麼回事。
原來這是小周不疑第一次參加考試,竹簡上的題目裡,也沒要求文章一定要原創不得抄襲,這小子以為只要寫出一篇符合題意的就可以了,靈機一動,直接把去年表哥寇封在長沙老家,閒來無事給他講過的那篇策論默寫了下來,正是那篇他表哥自己都背不下來的《過秦論》全篇。
青袍男子一時之間,也是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平日裡參加考核的,哪個不是二十來歲的青年士子,最小的也不過是兩年前那位十七八歲的白衣公子,既然大家都是成年人,就沒誰會去寫前人的文章,所以考題也並未特意提這一點。
可如今這是個七八歲的孩子,第一次參加這種考試,自己作為監考又沒說清,人家真就默寫出一篇符合題目的論文,這可讓他如何是好?
“叔常,你快去府上請一下黃先生,說這裡遇到了點狀況。”那青袍男子正是襄陽馬氏的二公子馬仲常。
本來看周不疑那邊的答題情況,他就已經有點拿不定主意了,走到劉安這邊看了一會兒,更是面露震驚之色,直接就轉身出門喊自己家三弟,讓他去請書院的建立者,'也是如今的管事人過來定奪。
劉安這邊也不管那麼多,交了答卷就直接去取第二張竹簡,周不疑和他差不多的時間,稍微晚一點,畢竟這孩子一口氣把《過秦論》上、中、下三篇全默寫下來了,單論字數也是比《阿房宮賦》多上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