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懊惱的自言自語了一陣之後,這才揮手道:“來人,把下面的碎石扒拉出來,鏟攪拌機裡面去,記住啊,八比二,八鏟子碎石,兩鏟子黏土。”
旁邊的匠戶聞言,連忙拿著鏟子和鐵鍬什麼的將碎石扒拉出來,往攪拌機裡面鏟。
攪拌機就在旁邊,倒也不要費多大勁,就是這個過程太麻煩了。
朱器圾微微搖頭道:“孟侯啊,有個東西我忘了,你在這碎石機的出口下面再加快鐵板,斜斜的固定在下面,這樣碎石從出口掉下來之後就會滑到碎石機前面來,不用人再去下面扒拉了。”
畢懋康聞言,連連點頭道:“嗯嗯,下官明白了。”
這碎石機暫時就這樣了,攪拌機的話,因為是試產,需要研究各種原材料的配比,朱器圾並沒有命人做太大,他也就命人做了幾個小的。
至於攪拌機的結構,也比較簡單,就是一個圓筒,裡面加個鐵十字架一樣的東西,開啟蒸汽機,鐵十字架便會飛快的轉動,裡面的原料便會被攪得不斷翻滾,很快就攪拌均勻了。
接下來就是煅燒或者說烘燥。
說實話,這個流程他還沒畢懋康和宋應星熟,畢竟,人家知道石灰石是怎麼燒成熟石灰的,他卻是見都沒見過。
所以,這個過程他直接就交給畢懋康和宋應星負責了,烘燥爐他都沒管。
煅燒或者說烘燥過後就是磨粉了。
他們做的就是兩個大磨盤,鐵的,一個固定不動,一個由蒸汽機帶動,在上面不停的轉。
這東西的結構可能不對,可能磨石灰粉和水泥粉用的不應該是這種磨盤,不過,朱器圾也管不了這麼多了,磨盤的結構可以以後再改進,現在,他需要的是儘快出水泥成品,看效果。
石灰石和粘土的混合物磨成粉之後,他又命人將這種粉末按八比二的比例混合了兩成的煤炭粉和鐵礦石粉,然後又攪拌均勻,細細磨了一遍,最後再用細篩子一篩,去掉裡面的碎塊,他終於得到了一堆水泥。
當然,這並不一定是最佳配比,具體的配比是多少他可不清楚,他也只是大致有些模糊的印象而已。
這種配比合不合適,也得試過才知道。
至於怎麼試,這個簡單。
他直接命人將試製出來的水泥加了些沙子、碎石和水,攪拌成糊狀,然後倒一箇中間有細鐵棍木框裡面,等幹了,就知道合不合適了。
這水泥完全乾透可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情,他並沒有站那裡等著,緊接著,他又變換各種配比,做出了很多種不同的水泥。
什麼九比一啊,七比三啊,八點五比一點五啊,煤炭粉多點或者鐵礦石粉多點等等,他都讓人試製了一堆,然後澆鑄成鋼筋水泥塊,並在旁邊做好配比的標記。
沒辦法,沒做過的東西就得試,有可能一次成功,也可能不知道多少次才能成功,總之,得試過才知道。
他就這樣不停的嘗試各種配比,不停的澆鑄鋼筋水泥塊,搞得一塊碩大的場地都擺不下了,這才作罷。
幾天過後,第一批鋼筋水泥塊總算是凝結的差不多了,見證效果的時候終於到了。
他直接命人把四周的木框一去,然後便是鋤頭、鐵鍬、錘子等輪番上,一頓猛砸。
這樣加工出來的水泥,不管配比如何,強度肯定是石灰不能比擬的,畢懋康和宋應星等人一看這水泥塊凝結之後連鋤頭都有點挖不動,著實大吃一驚。
不過,朱器圾貌似還不是很滿意,因為這些鋼筋水泥塊基本都能用錘子輕易砸碎。
很顯然,這些配比都不是很合適,還得繼續測試下去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