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一夜三境
隨著自身天道枷鎖被打破,少年周身的毛孔徹底開合,貪婪的吸收著周圍不斷湧來的天地元氣。
如果把武者的身體比作一個容器的話,那麼體內容納元氣的量,取決於容器的大小,但這大小並不是固定不變的。
當武者做出突破,從一個境界提升到另一個境界,容器的容量就會隨之增長。
而突破境界,武者必須要用體內的元氣去衝擊境界壁障,無論成功與否,衝擊過程中勢必會造成元氣損耗,更有甚者,會元氣枯竭。
失敗的話,就得花費些時日,積累體內的元氣,為下次做準備;如果僥倖成功,那麼這個時候,身體會自發的吸收天地間的元氣,以填補體內的虧損。
這個狀態下的武者,可以毫無顧忌,毫無隱患的吸收元氣,直至飽和狀態。
這,便是武者口中常說的天道酬勤。
少年此時就處於這樣的狀態之中!
周身開合的毛孔,猶如化作一個個可怕的漩渦,瘋狂的吞噬著元氣,同時,一層層帶著腥臭味,如同淤泥的汙漬,也從開合的毛孔中排了出來。
洗毛伐髓!
這四個字眼在少年腦海中一閃而過。
世人常說的洗毛伐髓,在武者眼中其實是兩個概念,不可混為一談。
鍛體境共有七個小境界,分別為第一境鍛皮境、第二境鍛肉境、第三境鍛筋境、第四境鍛骨境、第五境鍛血境、第六境鍛髓境、第七境鍛魂境。
每一境對應人體一個部位,武者用天地間吸納來的元氣,由外及內,逐次淬鍊自身,從而達到強身健體,提升境界目的。
而‘洗毛’便是鍛體第一境鍛皮境的精髓所在。
人身上的毛孔可以看作是自身溝通天地的門戶,武者修煉,便要將這扇門戶開啟,以便於吸納元氣。
怎樣才能做到隨心所欲的開合自身毛孔呢?
世人都知道,人在經過大量的勞作後,渾身毛孔會自然舒張,一是方便散熱,二是為了排汗。
有先賢便是基於這一理念,創造出了納元拳。雖算不得是多麼高深的拳法,但卻很實用,在武道世界的中、下門派中非常的普及。
納元拳越往後打,越消耗體力,對身體的負荷也是成倍增長,但卻有利於毛孔的開合。
武者吸納元氣不僅是用來淬鍊自身的皮毛,使其更加的堅韌,充滿活性。
更多的是用元氣來沖刷自身的毛孔,使其舒張,可以吸納更多的元氣,為其後面的鍛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洗毛’這個說法也由此而生。
洗毛洗毛,顧名思義,洗去自身毛孔中的油脂塵土,防止修煉時,阻斷毛孔吸納元氣。
而‘伐髓’,那是鍛體第六境鍛髓境才能達到的效果。
一波波酥麻感,猶如潮水般沖刷著少年的身體,先前超負荷留下的後遺症,在其打破天地桎梏時,就已經感覺不到了。
踏入武境後,少年的身體素質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光自身力量來說,就已達到了一牛之力。(武道力之劃分,有五牛一象,十象一龍之說,第二十二章有提到過)
雖然身板兒依舊乾瘦,但也不再是以前那種虛瘦了,而是自身就能感覺到的一種凝實感。
就彷彿身體裡充滿了力量,現在讓他去挑十桶水,少年也有自信,費不了他多少勁兒。
他靜心感受著自身的變化,手上的拳架子卻沒有絲毫鬆懈,依舊不緩不慢的比劃著。
先前那縹緲的不著痕跡的韻味,又顯現了出來,拳意貫通,氣息平穩而綿長。
一招一式越來越沉穩老練,沒有剛猛洶湧的拳勢,也沒有花裡胡哨浮誇的套路,猶如雨季時,田間老農閒在家裡,活動筋骨施展的拳腳,一拳一腳皆顯平平無奇,卻又讓少年不由自主的沉浸其中。
第三輪,第四輪,直到第五輪,灰衣少年收了拳腳,因為他感覺到自己有些吃力了。
自己才剛剛突破,現在要做的是好好的鞏固一下自身的境界,而不是貪功冒進,去觸控第二境的壁障。
少年睜開眼,打算去清洗一下體內排出的雜質,但讓他感到意外的是,自身的毛孔依舊舒張著,天地間的元氣,以一種肉眼可見的速度被自己吸納。
自己的身體猶如化作了無底洞,貪婪的吞噬著。
少年心下一驚,以為自己修煉出了什麼岔子,他都已經沒打納元拳了,身體怎麼還在自行吸納元氣?就算是先前突破境界,有天道酬勤狀態加持,可持續的時間也不會這麼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