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是陳佳上說的…
沈林加入討論:“不知道我要是收1個億片酬,會不會有人投資…”
烏而善:“肯定有的!”
寧昊點頭:“煤老闆多的是!”
“都在說李連結片酬太高了…殊不知沒有李連結,這部電影不可能拿到這麼高的投資。李連結是國際巨星,影響力還是蠻大的。有了他的加盟,老闆才敢放心投資。”
這年頭,都是看演員卡司給錢,別說《投名狀》了,就說《英雄》,阿謀自己都說過,他原本只獲得三百多萬美金的贊助,但李連結確認出演之後,投資方立刻把贊助資金提升到了三千多萬美金。
從這個角度,李連結的高片酬是一種良性互動,不但沒有吞佔電影本身的成本,反而帶來更大的投資,跟那種天價片酬佔據投資大頭,只能壓縮作品製作成本粗製濫造的做法完全不同。
再說了,我們觀眾看電影就行,投資方虧了還是賺了,管我們屁事?
“就是,李連結的身價是靠之前的作品一部一部累積出來的,幾乎每部電影都賣座,而且還是還包括海外市場,實打實的票房資料。”
沈林不置可否,問了一句:“聽說《投名狀》成本4000萬美元?也不知道能不能收回成本…”
“海外版權賣的咋樣?”
“不咋地…”
“《投名狀》又不是三國題材,聽說韓國、日苯雖然報價了,但價格太低,製作方沒買帳…”
楊青忽然來了一句:“我現在擔心《夜·店》的排片…”
“反正賀歲檔,喜劇天然佔優勢!”
寧昊看了看沈林:“你怎麼不說話?”
“哦,我在想東西…”
想到《投名狀》,然後聯想到了《海洋天堂》…
李連結演技確實厲害,《投名狀》一個眼神就可以讓整個人充滿戾氣,陰狠毒辣,充滿霸氣;
《海洋天堂》裡的父親平凡堅韌,而且慈藹溫柔…
再一聯想黃飛鴻時有種一身正氣的感覺…
這幫老傢伙人品什麼的不論,演了一輩子戲,確實有演技功力…
……
其實公司對《夜·店》的票房預期是過兩千萬就可以了。
畢竟是小成本喜劇片,戲劇核心、套路什麼的,也不算新穎,雖然挺搞笑,但絕對稱不上爆笑喜劇。
畢竟楊青創作《夜店》,想的就是省錢+娛樂…
要不是壞猴子接手製作,加了一場搶劫戲…
但即便如此,整部戲的成本沒到700萬,廣告植入接近1200萬。
上映就能賺錢!
至於主演陣容,徐爭、姜伍、楊陽、喬衫、楊小蜜…
《瘋狂的石頭》劇組傾力打造…
沒準能加幾百萬票房。
但要跟《集結號》、《投名狀》競爭,還是不夠格的!
畢竟電影娛樂化才剛剛開始,還沒到時候。
要拿高票房,現階段還是需要高投資或者大明星…
沈林他們幾個走進會議室,討論接下來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