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到視窗,看下面人群三三兩兩,盡在議論幕府之事,很多人臉上帶著興奮的笑容,顯然眼下的生活,是他們滿足的,他說道:“此乃民眾之福,卻非朝廷之福也。”
他淡淡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吾等盡人事聽天命罷。況乎還未到那一步,永寧侯還是忠於朝廷的。”
他輕聲自語:“若事無可為……”
說到這裡,他猛然一陣心痛,還是那種讓人強烈顫抖。痛楚到極致的感覺:“吾等便以死報國吧。”
忽然一陣喧囂,街上很多人在喊:“出來了,出來了……”
……
眾多的官吏武將從大將軍府湧出來,個個滿面笑容,門外一片喧鬧。廣場上的採訪蜂擁而上,還有幾個從內中追了出來,他們是許可參與會議,進入大將軍內的人。
“韓部長,張部長,說兩句吧。”
“鍾副部長,對財政司的未來,您有什麼看法?”
被採訪們圍著的人,都帶著矜持的神情,他們知道。自己所說言論,極有可能會上了報紙,因此措詞間都非常謹慎。
這種場面,他們以前也經歷過幾次,從新奇到自然,早非吳下阿蒙。
對自己成為民政部副部長,鍾榮當然非常高興,同時深感責任重大。
他想了想,鄭重道:“承蒙大將軍厚愛,讓鄙人擔任副部長。同時還負責財政司之事,鄙人深感責任重大,定當竭盡全力,為大將軍管好全府的錢袋子。”
圍著的採訪一邊追問。一邊用鉛筆快速在硬紙板上奮筆疾書,遠遠的圍觀人群,一樣探頭探腦,甚至注意鍾榮的說話口型。
這時一個矮胖的肉球“滾”了出來,卻是新任軍政部軍科司副司長李之芬,他立刻吸引了許多采訪的注意。很多人圍了上去,叫道:“李副司長,您說兩句吧。”
“是啊,說兩句吧。”
看眾人不注意,鍾榮趁機走了,面對採訪,他總有不自在的感覺。
李之芬笑嘻嘻道:“好地,好地。”
他邁著自己矮壯的腳步,說道:“讓我想想啊。”
他思考著,卻越走越快,轉眼間,人已經不見了。
崇禎十五年十月初十日,宣府時報以很大的版面,全面釋出了幕府現在的架設結構,以部為最高單位,下設司,司下設處,處下設科,他們的待遇,便是科、處、廳、部幾等,然後又分正副。
值得注意的是,李大集硝官功勳卓著,被王鬥直接提拔到軍科司副司長,享受副廳級待遇,也顯示王鬥在軍工科研上的決心。
整個幕府中,全部分為軍政部、民政部、監察部三部,還有王鬥直轄的中軍部。
這當中,韓朝為軍政部部長,以孫三傑、齊天良、林道符為副部長,主要職事,便是負責全軍的訓練、裝備、編制、徵集、銜級、薪餉,還有軍事研究等等。
以張貴為民政部部長,鍾榮、鍾正顯、田昌國為副部長,主要職事,便是負責全府的財政、審計、治安、商貿、城建、工礦、水利、交通、農牧、教育等等。
以遲大成為監察部部長,劉本深等為副部長,還有葉惜之榮升為幕府秘書廳廳長,任江宏生人等為副廳長,負責原來鍾正顯的事務。
鍾正顯,則在民政部內主要搞審計那一套,他算術出眾,居於其位,算物盡其用。
在王鬥直轄這一塊,有參謀部,情報部,外務部,鎮撫司,教化司幾部分,軍事、民事兩大學院,也暫時歸在中軍部。
遲大成轉任監察部部長後,鎮撫司由原來老部下黃仕汴接任,溫達興繼續任情報部主官不變,溫方亮任參謀部部長,以鍾顯才、鐘調陽、高史銀三人為副部長。
參謀部權力非常大,是靖邊軍內唯一可以下令調動、作戰,或全軍動員的部門,軍政部,就沒有這個權力。
二者相比,參謀部若現在的朝廷兵部,軍政部便若現在的五軍都督府,這也是靖邊軍內練兵與帶兵徹底分開的標誌。
當然,王斗的軍政部,不象五軍都督府那樣只是空銜,而是職權明確,非常有權力與設定必要。(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