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總兵李輔明,援剿總兵左光先,各領萬餘人馬,決戰之時因為反覆收攏,一次次與清騎拼殺,傷亡人數都超過一半,二鎮傷亡共達一萬餘人。
還有中路戰場的督標營,大同鎮各軍,神機營等,一共兩萬餘人,傷亡人數也超過七千。
特別錦州城下的馬科部,損失是最重的,他們各營二萬餘人,潰敗時被杜度苦苦領軍追殺,最後只餘七千多人,加上石門山等戰事,傷亡一共超過一萬五千人。
靖邊軍傷亡同樣嚴重,與漢八旗,朝鮮軍對決,冒著銃炮。一直到排銃對戰,騎步兵,炮兵等,傷亡計有二千多人。加上李光衡的騎兵損失……
特別長嶺山之戰極為慘烈,孫三傑輜重營傷亡高達一千七百餘人,又有以往黃土嶺的折損,歷次算起來,從參戰起到現在。靖邊軍傷亡人數共達到五千人。
從成軍起,損失未有如此之重者……
唐通的密雲軍倒是幸運,他們攻突不行,守護嚴密,從戰起到結束,傷亡人數不超過二千。
楊國柱的宣鎮軍也幸運,與漢八旗的對戰,傷亡約有一千餘人,加上騎兵,往日等傷亡。也就是二千多人。
如此一統計,加上杏山各處,錦州城的人馬傷亡人數,錦州之戰,大明各鎮,遼東本土兵將的傷亡,竟高達六萬餘人,皆是官軍,那些傷亡的民夫還未包含在內。
損失慘重啊,除了兵丁。各鎮還戰死五位總兵大將,不計其數千總以上的將官,到時捷報如何書寫,眾人面色都轉為嚴肅。
念在這裡。眾官將都顧不上清點義州繳獲,都商議如何書寫捷報,主要是各人功勞該怎麼議,這需要反覆商議,甚至爭議,關係到各人軍功前途。自然馬虎不得。
最後連王承恩,王德化都同意,先報喜,粗略稟報,具體戰報再等等,怕到時折損人數報上,皇上受不了。
當然,此次援兵也有優勢,便是手中近萬顆的首級,這些首級,主要大頭,是孫三傑在長嶺山斬首的四千多顆腦袋,皆是滿蒙真韃,並非包衣奴才等頭顱。
中路戰場,斬首數也有三千餘,一樣是是滿蒙真韃,加上餘處戰場的斬首數,往日黃土嶺平川的斬首的一千八百五十四顆腦袋,錦州之戰,王師己例次斬首超過一萬。
還有大量的俘虜,繳獲的火炮,更陣斬了奴酋偽太子豪格,多員的巴牙喇纛章京,如此輝煌的勝利,聖上得報,定然龍顏大悅,朝野歡騰。
而大勝捷報之後,再具體戰報遞上,模糊己方損失,擴大將士搏殺悲壯,一場載入史料的戰役就結束了。
聽著眾人商議,王鬥只是淡然聽著,他眼望雲天,心道:“是啊,松山之戰,結束了。”
……
崇禎十四年九月二十二日,遼東前線的捷報,以日夜三百里的加急速度發向京師。
二十四日下午,來自遼東的報捷人員大汗淋漓的奔進京城,他們聲嘶力竭的一路舞著捷文大喊:“大捷,大捷,遼東大捷,王師斬首奴賊一萬級,陣斬奴酋偽太子豪格……”
“大捷,大捷,奴酋退兵,錦州圍解……”
“大捷,大捷,王師光復小淩河,大淩河,義州諸失土城池……”
他們沿途所進,所有的官民百姓都是沸騰起來,無數的鞭炮先後炸響,有如萬門火炮齊轟。
而這時,崇禎帝正召周延儒、陳新甲、李日宣、魏藻德、陳演諸閣臣乾清宮議事,數日之前,遼東忽然塘報難聞,這讓崇禎帝焦慮非常,己經召閣臣們緊急議事多次。
此時他深鎖眉頭,在閣內來回踱步,心下害怕非常,遼東,到底如何了?會不會大敗訊息遞來?為什麼沒有塘報了?
他心中七上八下,各種念頭紛至沓來,一陣陣不安。
而在他身旁,周延儒、陳新甲等人如木雞似呆坐,個個都不敢輕言發語,唯恐召來皇帝的莫名怒火。
突然,他們聽到皇城外喧沸沖天,最後,整座城池都似乎沸騰起來,只有一個個聲音在天地中迴盪:“……大捷……大捷……”
“……斬首萬級……奴酋退兵……”
“……陣斬奴酋偽太子豪格……”
這轟響沸騰聲越來越大,聽得越來越清楚,最後,崇禎帝終於聽明白了,他又驚又喜,全身都不可控制的哆嗦起來,他猛然大步走到閣門,翹首期盼,有如小媳婦期盼久未歸家的丈夫。
而在閣內的大臣們,聽清楚後,也是滿臉不可置信,個個都不由自主站起來。
內閣首輔周延儒,也是猛地起身,啷的一聲,身旁茶盞被衣袖帶倒,摔到地上變得粉碎,他仍不自知。(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