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牛:咋回事,上一章吾點定時釋出,怎麼變成立時釋出?
……
女兒河北岸中路戰場,時間進入未時(下午13點—15點)。
看前方二藍旗不斷潰敗,王鬥靖邊軍,還有楊國柱的宣鎮等騎兵,又有洪承疇的中軍後陣,也慢慢緩過氣來,將豪格等一部分正藍旗殘兵團團圍困在內,戶部承政英俄爾岱,科爾沁土謝圖親王巴達禮等面如土色,英俄爾岱喃喃道:“怎麼會這樣?”
都察院參政張存仁、祖可法、段學孔、盛忠諸人也是用力揉著自己眼睛,神情盡是不可思議。
大清的強大他們是知道的,也是懾於滿洲鐵騎的強悍,他們才拋棄大明,投靠清國,更見證了清國一次次大勝,明軍一次次的大敗,然眼前的情景,大大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
起初戰事如他們預想的一樣,明軍中路大敗,大清鐵騎,毫不費力攻破了他們的前陣與中陣,後陣的潰敗,斬殺明國總督洪承疇就在眼前,卻不料那王鬥竟快速擊潰漢八旗,攔腰一擊,一切都改變了,難道那王鬥,真是大清國的剋星?
眼見豪格被圍,極有可能身死,錦州之戰,大清國或許也有失敗的可能,這種情形,讓他們意外,更讓他們接受不了,如果清國失敗,不是證明當初他們棄明投清的愚蠢嗎?
隨在英俄爾岱後面,張存仁也是喃喃自語:“這不是真的,這一切都不是真的!”
皇太極的臉色越發青白,他猛地看向戰場上的二白旗,總算多爾袞兄弟率領二白旗主力前往接應,大軍的左翼,只餘下二白旗蒙古兵,還有小部分滿洲兵,在明軍火炮射程外有氣無力的打圈,只是……
多爾袞二人在幹什麼?
二藍旗己被擊潰,失去了建制嚴整,對上明軍相對完善軍陣哪是對手?濟爾哈朗與二藍旗蒙古額真吳賴、扈什布雖然逃出,匆匆忙忙之下,也難以組織軍陣,只有多爾袞的二白旗可以霹靂一擊,破開重圍,然而他們……
他們吶喊沖天,一副竭盡全力的樣子,但皇太極何等人物,一眼看出他們雷聲大雨點小,根本沒將自己解圍的旨意放在心上,皇太極咬著牙和血往肚裡吞,心下恨極:“好個多爾袞,好個多鐸,朕沒有看錯你們!”
再看向重圍那方隱現的豪格兵馬,皇太極心急如焚,這一刻,他都有種親率噶布什賢兵前往解圍的念頭,隨後理智又將這種念頭生生壓下,中路混亂不堪,此時前往,只是徒增混亂而己。
若豪格回不來,或許,朕應該考慮戰後之事了,皇太極猛然心中浮起一個念頭。
……
“萬勝!”
山呼海嘯般的吶喊聲在中路戰場響起,二藍旗潰散,清國太子,肅親王豪格被明軍重重圍困,所有的明軍,無不精神大振,只要斬殺豪格,大勝就在眼前。
而在豪格等發覺自己被圍,身旁正藍旗兵馬越來越少後,他們再也無力發起進攻,唯一考慮的,只有突圍了。
這讓洪承疇壓力立時一鬆,他自然不是等閒人物,立時整頓軍陣,收容潰兵,發起反攻,配合忠勇伯與忠貞伯圍困豪格,務必不能使之逃脫。
張若麒與王德化同樣精神一振,特別是王德化,肥滾的身軀都哆嗦起來,今天的經歷太刺激了,從大喜到大悲,又到大喜,饒他是司禮監掌印太監,飽經風雨,都有些承受不了。
而且今天是個機會,如能斬殺豪格,見證一場大勝的誕生,日後回到京師,一份優質的資歷熬出不說,聖上還另眼相看,更為一輩子吹噓的本錢。
他猛地蹦到一架中軍大鼓前方,搶過一個鼓手手中的鼓槌,用太監特有的聲音尖叫道:“殺奴啊,殺奴啊,將士們,殺奴啊!”
他一邊放開嗓子吶喊,一邊將手中的大鼓敲得震天響。
正敲得起勁,忽覺旁邊人影一閃,接著身旁一架大鼓也是咚咚大響起來,他抬頭看去,卻見儒雅非常的張若麒正向他看來,二人不由相視一笑。
他們一個太監,一個文官,平日面上和氣,內心深處卻彼此看不過眼,然此時,竟都有種並肩血戰,袍澤共死的感覺。
符應崇這種神機營官將,最擅長的就是趁火打劫,勝勢就在眼前,己方更能立下奇功,哪能不趁此抓住機會?立時整頓神機營殘兵銃手,向前逼進,參與圍殺!
潮水般的人馬從四面湧來,“殺豪格” 的聲音鋪天蓋地,正藍旗殘兵越來越多的散亂,或是突圍出去,或是各自為戰,豪格身旁,最後更只餘不到千人。
不過很多都是精銳的巴牙喇與馬甲兵,正藍旗巴牙喇纛章京阿爾津,也拼命守護在他的身旁。
此時豪格更是瘋狂了,他雙眼血紅,頭盔早己掉落,也不知被哪個明軍小兵撿去,仍穿著自己正藍旗的本色鎏金盔甲,一手持著織金龍纛,一邊舞著重劍拼命砍殺。
他身上鮮血淋漓,也不知受了多少傷,他勢如瘋虎的吼叫:“本王乃是下一任的大清皇帝,下一任的大蒙古博格達汗,本王身經百戰,不會死在這裡,不會死在你們這些尼堪手上……”
咆哮著,他又將一個想撿便宜的明軍千總砍成兩斷,滿頭滿身的血肉,努力往人少的地方突圍,然後四面都是明軍,都是吶喊,與豪格一樣,他們一樣瘋狂,一樣拼命,斬殺清國太子,肅親王的大功,讓他們奮不顧身。
起初,豪格等想往靖邊軍那邊突圍,因為那邊離他的阿瑪最近,也有二白旗在外接應,只是那些該死的靖邊軍,不但抗住二白旗的攻擊,還仍有餘力對付他們這些顛狂突圍的正藍旗精銳殘兵。
他們列陣而戰,絲毫不差過他們這些有著數年,甚至十數年血戰經驗的巴牙喇與馬甲戰士,更由於陷入重圍後,馬力放不開不說,還容易成為明軍步兵的良好靶子,所以他們大多棄馬步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