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勇伯……
“忠……”
王樸與符應崇在下首同樣一鬆,大軍自與賊奴相峙,都是疲憊勞累。此時皇帝聖旨到達,大加封賞,正是士氣最高的時候,若王鬥違旨不遵,他們也不知道能否堅持。
不過靖邊軍不動,他們也不敢亂動,然抗拒皇令,又讓他們心下憂懼。雖與王鬥結為一體,在王斗升任宣總兵後,更加逢迎拍馬。不過要違抗皇令,他們還是心下惴惴,眼下的結果再好不過。
王樸揮臂高叫:“忠勇伯說得不錯,與韃子決戰時機己到。眼下王師氣勢如虹,正是合力一擊,消滅賊奴的時候。”
符應崇連忙附合,東協總兵曹變蛟,前屯衛總兵王廷臣同樣贊同,王鬥高升援剿大總統。任為宣府鎮總兵官,更有可能封侯,他們羨慕眼熱的同時,也為王鬥感到歡喜。
援剿總兵左光先囔囔道:“某早就不耐煩了,與韃子決戰,打個乾脆。”
遼東總兵劉肇基、山西總兵李輔明,也是緩緩點頭,出言肯定。
王鬥一言而出,立時便有一呼百應的氣勢。
洪承疇,邱民仰等人目光閃動,不過洪承疇面上還是一副溫和從容的神情,他溫言對王鬥道:“本督聽聞一些訊息,忠勇伯有數萬大軍,正從塞外逼向奴賊義州等處?”
一時堂內目光,都聚在王鬥身上。
對於這個訊息,遼東各官各將也是關切非常,不過塞外資訊雜亂,有傳言王鬥逼來大軍有十萬,或是數萬,或是數千,具體有多少,各人知之甚少。
看眾人期盼神情,王鬥略一沉吟,也不再隱瞞,他袒然說道:“是有萬餘精兵,正在塞外擾掠燒殺,以亂奴賊盟友之心。想必此時大軍,己逼向科爾沁,或是義州等處。”
溫方亮的大軍,由於離錦州等處太遠,便是時時以哨騎聯絡,王鬥也不可能第一時間掌握他們行蹤,只得依事前方略推斷。
不過哨騎得知,因在塞外收穫豐富,出塞的軍隊,己經人人有馬,機動靈活,行動非常快速。
此言一出,廳內眾人皆欣喜若狂,靖邊軍之銳,天下皆知!眾人也知道,王鬥軍中,還有溫方亮,高史銀等幾個悍將,此時他們皆未到遼東,看來便是領軍出塞的人選了。
雖然王鬥有擅自遣軍出塞的嫌疑,不過那是王鬥與朝廷的事,這訊息確實的話,對此次的錦州大戰,大明方的勝算就增添不少,怪不得各人歡喜。
洪承疇含笑道:“好,有忠勇伯此言,本督就更放心了。”
他看向王斗的目光,有敬佩也有憐憫,為了大戰的勝利,王鬥可謂機關算盡,耗費大量精兵不說,擅自遣軍出塞,還容易引起朝廷的猜疑,為了國事,大明武人能達到這一步的,很少很少。
張若麒撫掌大讚:“怪不得哨騎回報,賊奴營中北虜惶惶,原來是老家被抄了。”
他歡喜的同時,笑容也有些僵硬,忠勇伯此舉雖是為了錦州大戰,為了大明得勝,只是……
看來錦州事了後,自己還需與王鬥保持距離,免得將來惹禍上身。
王承恩與王德化臉色越加複雜,廳中大部分將官,倒沒想那麼多,只對靖邊軍出塞之舉充滿佩服。
大明百年來,這是第一隻明軍大規模出塞,對虜的震懾是無以倫比的,換成他們,部下戰鬥力先不談,對塞外形勢,各人都是兩眼一摸黑,不說打仗,迷路的可能性就高達九成九。
當然,如馬科等人,則是心中一喜,這王鬥囂張過頭,擅自出塞,好日子快到頭了。
而到這個時候,不說吳三桂,便連馬科與唐通,都對決戰不再遲疑,眾人異口同聲喝道:“請洪督與王大總統授以方略!”
洪承疇站起身來:“好,此次大戰,關乎國運,吾等世受國恩,當戮力奮戰,有作戰不力者,本督定嚴劾治罪,決不寬貸!”
他看向王鬥:“忠勇伯老於戰事,本督向來佩服,便請忠勇伯為眾將解說,本督在旁洗耳恭聽,拾遺補缺。”
他慷慨的將決戰大軍的安排佈置,交由了王鬥,一是在打仗上,他確實不如王鬥,二在洪承疇內心中,他隱隱猜測王鬥己是曇花最後,或許錦州大戰後,等待王斗的命運不會美妙,作出一個高姿態,對自己有益無害。
說實在,被一個武人壓制得喘不過氣來,讓洪承疇心中不悅,此時隱隱鬆了一口氣,大明,最終還是文臣的天下。
……
老白牛:明天中午十二點,還有一章。(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