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朝此次奉命出戰,老軍領了甲部乙總與甲部丙總,把總分別是高史銀與吳爭春,中軍把總黃玉金留守。新軍留守兩個把總,保安州共留守一千餘人,餘者全部調出,共計五千大軍。
此時隨韓朝來迎接王斗的,除了高史銀與吳爭春外,還有甲部鎮撫官黃仕汴,甲部撫慰官李金珮。數月不見韓朝,他舉止更為沉穩,不過臉上隱現悲痛之色,顯是知道了自己弟弟戰死的訊息。
他上前拜見王鬥,王鬥扶起了他,嘆道:“韓兄弟你來就好,可惜韓仲兄弟他……”
韓朝眼一紅,沉聲道:“從軍當日,末將就知道有這一日,韓仲他死得其所,將軍不必難過。”
王鬥沉默地點點頭,又讓韓朝去見溫方亮等人。
溫方亮與韓朝擁抱:“老韓,你來就好。”
韓朝鄭重向溫方亮施了一禮:“溫兄弟,這幾個月中,你隨將軍出征在外辛苦了。”
溫方亮道:“跟隨將軍左右也沒什麼,只可惜……”
他嘆了口氣,安慰地拍了拍韓朝的肩膀。
鍾顯才上前拜見韓朝,韓朝不敢怠慢,往日鍾顯才是韓仲的心腹,眼下鍾顯才接了韓仲的位子,二人職位上己經平等,以平級之禮相見。還有見到高尋時,往日的管隊官己成為把總,都讓韓朝感慨軍中格局己經大不一樣。
最後韓朝與李光衡相見,想起韓仲的死,二人都是沉默無語。高史銀與吳爭春也上前與眾軍官相見,想起韓仲與楊通的死,就連高史銀都沒什麼話。只有沈士奇意氣風發,目光屢屢掃過吳爭春的臉,更主動上前與吳爭春見禮,吳爭春面無表情,二人以平級相見。
王鬥還讓韓朝拜見宣府鎮總兵楊國柱,前來接應的這些保安州官兵楊國柱都看在眼裡。與自己中軍親將郭英賢不斷交流著眼色。
這兩總兵馬,雖然強悍度有所不如王鬥身邊那些軍士,不過這兩總兵馬大部分經歷過崇禎九年的舜鄉堡戰事,也是一等一的強軍。戰力趕得上自己正兵營的戰士。有這些人加入,王鬥如虎添翼,實力直逼自己麾下軍馬,或許整體戰力早己超過。
更不用說王鬥在流井寨之內,還有四、五千的新軍。他的保安州之內,應該還留守不少兵馬。如此算來,王鬥麾下兵馬,己經大大超過自己這個總兵。
王鬥區區一個遊擊將軍,就有如此實力,此人隱藏之深,隱隱讓楊國柱感到害怕。
對出戰這批兄弟的水準,韓朝也是印象深刻,這些人經歷數月殘酷戰事,特別在鉅鹿之戰後。能倖存下來的將士,個個都是百裡挑一的精銳個體,極為優良的軍官種子,看得讓人羨慕眼紅。
以往韓朝的甲部是王鬥麾下最精銳部隊,眼下部下戰力恐怕不如溫方亮與鍾顯才麾下兵馬,就看遊擊將軍未來如何調整編制了。
……
韓朝的兩總兵馬與王斗大軍匯合,高尋總內的兵馬也集合到韓朝麾下去,大軍滾滾向前,往流井寨而去。
流井寨位於後世的馬頭水庫附近,從流井寨開始。沿著河的兩邊,在後世的東波,黃岩,甩水等地。建滿了密密麻麻的營寨,更多倉庫糧儲等物。此時從流井寨厚實的寨牆寨門開始,一直到前方几裡,沿著道路兩旁,己經擠滿了舜鄉堡新軍,他們近五千人全部擠在路旁向王鬥等人歡呼。
王鬥身旁伴隨著遲大成。溫達興,李光衡幾個軍將,領夜不收與營部騎軍,楊國柱的中軍大旗同樣高高飄揚。他們領軍先行,身後是一隊隊頂盔披甲的舜鄉軍與正兵營戰士。
隨著旗幟在人潮中穿行,那歡呼聲越來越響,最後有如驚天動地。
每個出戰軍士,都將胸膛挺得高高的,享受著新軍們的歡呼。
道路兩旁的新軍們,向王鬥爆發出一陣陣歡呼,目光中掩飾不住的崇拜。
王鬥就是他們的主心骨,是他們家人在保安州更好生活的保障。幾個月的軍事訓練時,教官們灌輸的也是向王鬥效忠的信念。王鬥每一次得勝的訊息傳來,都在保安州上下引起一片歡騰,王鬥等宣大軍下落不明訊息傳來,保安州上下同樣失魂落魄,他們的利益己經與王鬥緊密相連,榮辱與共。
楊國柱策馬行在王鬥身旁,同樣關注這批新軍,他們穿著鴛鴦戰襖,頭戴紅笠軍帽,每個人身上都披著鮮豔的紅棉翻羊毛大氅,或手持火銃,或手持長槍,個個精神無比。
這些軍士,放在楊國柱眼中都是合格的兵員,想必涿州之戰後,他們中間又將誕生一大批精銳戰士。
對王鬥擁有的戰力,楊國柱只有深深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