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鬥與陳安來到督標營的營房,便是當地南圈頭一帶。從南圈頭到魏家莊,沿著孝義河兩岸,宣大三鎮軍士紮下了好大一片營地,連綿旗號似乎望不到邊。
王鬥來到總督行轅時,這裡正吹吹打打送走一批前來勞軍的鄉紳百姓,盧象升意氣風發,率領三鎮總兵及各將官目送他們遠去。他還不忘對眾將教導:“……只要我大明官軍一力殺賊,盡心報國,百姓便會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各將都是諾諾稱是,看見王鬥過來,盧象升喜道:“王將軍來了?”
他身後各人也是親熱地與王鬥寒暄,大同鎮總兵官王樸更是高聲叫道:“王將軍,兄弟與眾位軍門,都在翹首以待,等待王將軍的解惑授道呢。”
王鬥忙道:“不敢不敢,該是末將向各位軍門討教才是。”
一一與各位總兵拱手見禮,眾人擁進盧象升的中軍大帳去,繼續討論前幾日的話題。
各人一至同意,王鬥軍隊驍勇能戰,其實武器盔甲不是主要問題,各人鎮中整個鎮的官兵不敢說,至少各家正兵營內,要做到甲冑器械精良,其實問題不大。
王鬥更趁機向盧象升討要一部分先進的自生火銃與魯密銃,希望回去後好好研究研究,盧象升慷慨地答應了。至於陣法,各總兵書房府邸內,哪家沒有收攏一大把的兵書?就算有人不識字,各家麾下,少不了參謀贊畫,他們將官家族出身,也有自己的戰陣心得,這個也不是問題。
山西鎮總兵官虎大威沉吟道:“如此說來,便是士卒與操練的問題了。”
王鬥道:“虎軍門所言極是,戚帥曾有云:兵在於貴選,將有章程,兵有額數。餉有限給,其法惟在精。所以他老人家選用士卒,向為鄉野老實之人,而不用城市遊滑之人。如此士卒操練,軍士便於畏於軍法,遵守章程,作戰時便可如臂使指,可當堂堂大陣。”
以上王鬥之言。都是戚繼光練兵精華心得之一,渾河之戰,戚家軍戰至最後一個人,他老人家所言,自是金玉良言。
眾人都是沉吟,王鬥之意,他們也明白,各人知道自家事。各營軍紀敗壞,兵不成兵,畏戰做逃兵還好。殺良冒功更是大把,兵痞佔了一大把。這些人或許有人武勇不錯,不過他們存在軍中,卻是弊大於利。
如依王鬥之言,這些人都要裁了,那各人營中幾千人,只會餘下數百人,兵源缺乏是一點,這裁下的人如何安排?再次招募軍士,糧餉何來?
王鬥道:“可讓他們開墾田地。現大明各處荒地眾多,卻不缺乏屯田之所。”
大同鎮總兵官王樸問道:“屯田之資何來?”
王鬥微笑道:“卻要朝廷想方設法。”
各將都是交換著意味深長的眼色,王鬥軍中各士卒營養良好,這自然是王鬥有大把錢糧的緣故。王鬥以前不過是衛所千戶或是守備。朝廷不但不發糧餉,還要收稅,他卻有能力裕養出那麼多強悍的軍士,想必有他自己撈錢的門路。
此事只可意會,不可言談,這個妙方。是王鬥自己建功立業的核心絕學,他不可能說的。不過在座各人,能做到一鎮總兵的,誰沒有兩把刷子,誰沒有自己撈錢的路子?僅靠朝廷拔下的糧餉,他們能養活自己的家丁嗎?
王鬥之言,倒是為各人開啟了一條新的思路。有王鬥成功的榜樣在前,或許各人可以試試。
盧象升當然知道王鬥練兵錢糧是哪來的,瞪了王鬥一眼,王鬥只裝沒看到。
……
其實王鬥對各將所說的,早對盧象升說了,很多事情對王鬥簡單,站在盧象升這個位置上,卻是複雜無比,往往讓他有心無力。他暗歎了口氣,正色道:“好,現在眾將議事。”
立時帳中各人都是坐得筆直,盧象升道:“定州大捷後,京師振奮,聖上連連御旨嘉勉,各營將士,也是士氣高漲。現奴賊大部南下真定,趁此銳氣,我宣大軍結束在高陽的休整。本督決意,明日便班師前往真定,以解彼處百姓倒懸之苦。”
鐵甲鏘鏘,眾人都是站起身來高叫:“願隨督臣鞍馬,殺賊報國,再立新功。”
定州大捷後,宣大三鎮將士,對清兵的畏怯之色,可說一掃而空,軍心士氣,達到高峰。
盧象升也很滿意:“定州之捷,證實奴賊色厲內茬之本性,只要我大明官軍勇於殺賊,他們的頭顱,便是我們的軍功。眾將,青史留名,就在當日,諸君努力!”
一片聲的大叫:“殺賊報國,殺賊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