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大種族當中,人類的總歷史是最短的。
但戰爭史卻是最長的。
這個短壽又充滿旺盛行動力的種族自第一部史詩的第一個字劃被墨筆書寫上的那一刻起,直至如今,都一直與戰爭相伴。
這誠然並非值得自豪之事,因為我們絕大多數的武器和戰略都是用來對付同類的。但它正如其它所有事物一般也有著自己的價值和必要性。而在這與人類史同樣漫長的戰爭史當中,在涉及到武器、裝備、城堡乃至於兵種的問題上時,所有有能的指揮官即便相隔千年,也都會作出這樣一個相同的理論:
“沒有最強的武器/兵種,只有最合適的。”
誠然兵種之間確實有等級差距,昂貴的騎兵連人帶馬強大的機動力和衝擊力令他們往往可以碾壓對手步兵。但你若要想依靠一支重灌騎兵就吃遍天下也是決計不可能的。
人造或是天然的地形阻礙是剋制騎兵的因素之一。
而若是對上的對手足夠強大能夠無視騎兵最強的殺傷武器——戰馬的衝擊力的話。
他們也會陷入僵局。
“嘭!!”
有成年男子腰圍粗的枯死大樹被直接甩得飛出了四五米的距離然後落在了人群中央。
慘叫、怒吼和咆哮掩蓋住了任何試圖指揮的聲音——他們誠然皆是精銳,但在無可匹敵的強大力量面前卻也只能各自為戰四散逃開。
這三頭地龍的種類,與之前那頭被魔女感染的地龍是一樣的。
屬於溫帶下級地龍的一個分支,學名叫做灰鋸脊地龍——這得名於它們像是駝背的人一樣凸出背部面板的節節脊椎,當這種地龍趴在地上的時候遠遠看過去就像是一把鋸子的鋸齒。
儘管這種地龍有記載的最大個體可以達到13噸,16米長,它們在學術界的分類當中卻仍舊是屬於下等亞龍。
原因之一是它沒有任何吐息或與魔法相關的能力——這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只能依靠自身肉體的蠻橫來進行捕獵。
而原因之二則在於。
灰鋸脊地龍的生性,極其貪婪。
儘管它們擁有相當程度的智慧,但那貪婪的食肉者本性卻常常使得它的一些品行也並不比低等的肉食雜龍類甚至是龍蜥好上多少。
——這意味著什麼?
在魔女帶來的毀滅性天氣當中巴奧森林幾乎已經不剩下多少的活物了,這幾頭龍身上鱗甲外皮存在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傷痕代表它們也許與亡靈亦曾有過沖突,而它們的眼珠子仍舊是正常的黃綠色代表它們顯然沒有把這些有毒的亡靈給吞下肚去。
在這種情況下出現在地龍面前的亨利他們一干人等,就像是往一個餓了好幾天的人嘴邊送上香噴噴的美味烤肉。
史蒂芬團長作為一個狩獵傭兵最害怕的情況發生了。
獵人變成了獵物。
儘管史蒂芬麾下的狩獵傭兵團是業內排得上號的,但他們幾乎沒有什麼有效的對龍武器。
龍鱗的堅固程度堪比鋼鐵,加之以兩到三毫米的厚度和凸起的邊緣,哪怕是投矛和重型絞盤弩機都只能造成一個缺口無法達成有效貫穿。唯一能夠確鑿無疑地保證擊穿的就只有身強力壯的戰士使用強力破甲武器進行近戰攻擊,或是安置更加大型的組合弩炮。
可即便如此這也僅僅只是擊破了表皮的防護,與地龍那巨大的身形相比僅僅只能算作是皮外傷的攻擊,卻意味著人類一方必須付出偌大的犧牲。
勇氣他們是有的,但現在並不是發揚它的好時候。
“散開!”
“捨棄馱馬!”精銳部隊與初出茅廬的菜鳥差距不僅僅是平常的紀律性,在陷入混亂以後他們重新調整過來的時間也遠比外行更短——到底都是見過大風大浪的人了,雖說在地龍強大的蠻力下他們損失了些許的成員,但待到從震驚當中回過神來,他們拿出了符合自己專業素養的水平。
前鋒的遊獵在拉開一段距離避開地龍的初期攻擊,擴大行動範圍以後開始用遠端武器騷擾它們。這些老練的狩獵傭兵對此輕車熟路,騎在馬背上都相當出色的射擊技術令弩失和箭矢都朝著地龍脆弱的眼睛射去,令它們煩不勝煩成功地擾亂了這些龐然大物的注意力。
三人一組的輕騎遊獵左右交叉分散著地龍的注意力令它們分不清是哪個惱人的小東西在攻擊自己,而後方剛剛踏上這片平地的人們則迅速地朝著左右兩邊擴散開來,避免過於密集的陣型導致無法躲閃地龍的噬咬。
宛如一枚石子投入池塘當中泛起的圈圈漣漪,朝著四面八方擴散開來的人類騎兵令這三頭地龍失去了自己的目標。他們爭取到了少許的時間,但在地龍重新鎖定目標之前若不想出來方法痛擊它們使之放棄的話,那麼就只能捨棄物資補給分散隊伍逃離開來。
這還是建立在地龍會放他們一馬的前提下。
數噸重的地龍胃口不小,在缺乏其它可靠食物來源的情況下,即便逃離,它們也極有可能會尾隨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