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輾轉至六月份,整個莫比加斯西海岸漫長的海岸線上,植被都變成了深沉的青色。
人們換上了更為寬鬆透氣的衣裳,漁民們在這個季節開始大量地捕撈並且醃製鹹魚,各地的農田裡頭金黃色的麥穗壓完了枝尖,而熱火朝天的建設嶄新建築的活動,也多數都會選擇在這個時節展開。
夏季,不論是自然還是人類世界,都陷入了生機勃勃的全盛狀態之中——
越過索拉丁高地,讓我們暫時先把鏡頭從賢者一行身上挪開。不是向南,反而朝著北方稍微推進一些的話,在他們路過的地方,之前我們的視野所忽略了的身後的某處,變化正在悄然展開。
——這是一場戰爭。五國境內克蘭特王國門羅公爵倒臺以後,從今年的四月開始展開的領省繼承權爭奪戰,像是一場提前到來的血色風暴,迅速地席捲了這個國家的所有地方。
僅僅只是一介彈丸之地,克蘭特的境內卻分成了三股的勢力,勢力原本僅次於公爵與王室的一眾大貴族組成了聯盟公然舉起了反旗,王室的貪慾讓這些人憂心如焚,唇亡齒寒的感覺促使這些原本支援著克蘭特王室的人都站到了對立面,王都親衛騎士團名存實亡,即便還有少數貴族子嗣沒有離開,擔心他們可能會刺殺自己的克蘭特國王也直接以各種理由將騎士們軟禁關押。
精銳部隊損失殆盡,但依然擁有的大量普通軍隊的王室仍舊有能力和貴族聯盟分庭抗衡——但僅此而已的話它還沒有什麼獨到的地方,因為不論對於西海岸的哪一個國家來說,這種貴族打貴族爭奪天下的事情,是再正常不過了。
這一場爭端當中最為獨到的地方,是第三股勢力的存在。
我們前面已經提到過了,在門羅事件發生的時候,城內的一大批居民都跑到了錫林的領省。而忙於去爭奪這塊大蛋糕的克蘭特的王室,如同所有不把平民放在眼裡的貴族一般,選擇了讓他們去自生自滅。
剛剛背井離鄉,這又已經快要到風暴的季節,衣不蔽體居住條件簡陋悽慘不說,因為貴族們將勞動力全部都抽調去爭鬥了,快到成熟季節的作物也沒有人去收割。
人一餓肚子,就會鬧情緒。
當這些平民終於決定自己受夠了這一切的時候,不論男女,他們舉起了自己所能找到的任何武器。一些知道自己分不到這塊蛋糕的小貴族們和他們一拍即合,加上想要發戰爭財的傭兵,魚龍混雜的這第三支部隊,在不知不覺之中竟然發展成為了三股勢力當中最大的一股。
忍氣吞聲的平民們舉起了反旗,然而迎來的結果卻並非多麼美好。在裝備精良的各大貴族的精兵的面前這些普通人乃至於士爵級別的小貴族完全沒有任何的抵抗能力,反抗了,那就要受到懲罰,秉持著這種高高在上的想法不論是王族還是貴族聯盟都對著自己的人民展開了慘無人道的屠殺。
這一件事情,猶如火上澆油,激發起了更多原本打算對此視而不見的平民的反抗之心——而他們的反抗又引惹來了更多的屠殺,如此往復惡性迴圈,加之以貴族聯盟與王室之間的內鬥——
克蘭特,亂了。
而它的鄰居,沒有放過這個機會。
亞文內拉歷192年,克蘭特歷176年,西瓦利耶歷340年,神歷1330年夏。這個與我們故事出發點的亞文內拉一樣建國不足兩百年的渺小王國,在經歷了風雨交加的內亂以後,於侵略者的鐵蹄下,支離破碎地滅亡了。
歷史總是有著驚人的相似度,在五國地區變成了四國地區以後,攻陷了克蘭特的鄰國柏伊斯,又再度成為了眾矢之的。
這場為了一個領省的支配權展開的爭奪戰,在帶來了整個國家的滅亡以後,又變成了一個國家的領土的爭奪戰,將整個五國地區一直以來的維持的區域性戰爭一下子變成了大規模的全面戰爭。磨刀霍霍人心惶惶,難民們一波又一波地朝著四面八方湧去,不少人直接就逃亡到了森林之中,一些人成為了魔獸與野獸的餌食,而更多的則是存活下來,努力試圖重新建立起不再被人打擾的家園。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我們這段時間以來跟隨賢者與洛安少女長時間的旅行都是位於西海岸的南方,但容我們將視野繼續北上,越過裡戴拉溼地地區那些張牙舞爪的恐鱷和龍蜥,來到一切最初開始的地方——
亞文內拉在這半年內的變化,是最為巨大的。
如若你是一隻西海岸常見的白頭海雕,時隔半年再一次為了覓食而從遠方飛來的話,你會發現地上那些忙碌著的奇怪的直立行走的生物們所居住的地方,被一條條白色的線路連線在了一起。
絡繹不絕的馬車和旅客們透過它不斷地往返,居民們的遷徙和物資的運輸因而變得極其地方便——這是愛德華建立起來的道路,四通八達的,使用石板鋪就而成的道路。
泥濘的土路在風雨交加的時候常常會無法使用,軟爛的泥土即便在比較晴朗的天氣若是一個不小心仍舊會使得馬車側翻車軸損壞,而相比之下堅固的石板就要好上許多,甚至可以做到風雨無阻。
亞文內拉的石匠現在超越了鐵匠的地位成為了炙手可熱的職業,自聖白之城瓦瓦西卡背後的山脈上開採的石塊一刻不停地透過牛車拉到愛倫哨堡門口的工作室敲打製作,這一側的森林被大量地砍伐,房屋、水井、工匠的店鋪被接二連三地建造出來,瓦瓦西卡最先建成的道路通向亞詩尼爾,而藉由亞詩尼爾,一條條的道路又逐漸地連線到了其他的地方。
堅固又筆直的石板道路,不用擔心天氣可以迅速前進的優勢讓亞文內拉的商業進一步地開始繁榮,上山採礦的工人、打獵的傭兵和獵人,製作這些的工匠,在半年之內逐漸變得四通八達的道路加之以與奧托洛帝國的結盟為這個人口僅僅只有兩百萬的渺小王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
亞文內拉的平民們將這一切稱之為“潘塔基列”,意為“如繁花般旺盛”,愛德華王子本人對這個稱呼相當之滿意,甚至於在寫給他父親的一封信件當中就引用了這個詞彙,而這也是後世的歷史學家們口中的“繁花紀元”在歷史記載當中的第一次出現。
與一個龐大帝國文明的接觸,好處,是十分驚人的。
首先是原本只能夠依靠西瓦利耶那一邊,看西瓦利耶人的顏色透過他們的瓦沙港口出售到富庶的東方的一系列亞文內拉本地產的稀有產品這一側利益能夠完全為亞文內拉人自己所得,王國的大力扶持讓商人們對於愛德華王子的讚譽水漲船高,而這一切又在他宣佈了要鋪路從格里格利裂口通向奧托洛以後達到了頂峰。
燦爛的,如同是升起的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