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製造一個熱氣球,到底有多困難?
看看李靖和長孫無忌,兩人乾裂的嘴唇就知道了。
孔明燈,這個營地裡的所有人都知道。
竹篾扎個框架,周圍再糊上紙,攪和點松脂,點火就能上天。
這兩天,在這個小小的營地裡面,已經放飛了不少。
讓整個長安的南原,就像是過年一樣熱鬧。
可孔明燈是孔明燈,載人上天的熱氣球,總不能也用紙糊吧。
用屁股想,都不行。
一陣大風就能給它刮破了。
就算是用再結實的紙,難道天上飛的鳥兒還會撞不破?
這種紙糊的熱氣球,誰敢坐著上天?
無奈之下,就只能選擇其他材料做氣囊了。
可這個時代,並沒有更多的選擇。
除了紙,也就只剩下麻布和絲綢了。
可麻布粗糙,孔大,沉重。裝上一包泥都能給漏出來,更別說是裝著熱氣兒上天了。
現在,就只剩下絲綢一種選擇了。
絲綢裡面,也有許多種類。紗、綾、羅、錦、綺、綢、緞,等等等等。
試驗了好半天,才勉強找到了一種結實緊密,能鼓起風來的絲綢。可這“孔明燈”放大以後,光是絲綢的重量,就能壓死人。勉強鼓起起來,已經非常不容易了,根本就說不上能飛天。
後來,直到一個南方官員,說起了下雨打傘,這幫人,才想到了給絲綢製作的氣囊裡面,貼上一層油紙。
有這層油紙在,才讓氣囊真正的能夠漂浮起來。
氣囊算是解決了,但另外一個攔路虎,又出現在了眾人的面前。
無論是絲綢,還是油紙,都是易燃品。
大火炙烤之下,用不了多久,下面的火口處,就會被油脂點燃。
這幫人想盡了辦法,也解決不了。
直到陸然,給了一個明礬水浸泡的方法。
明礬的燃點比較高,有它保護絲綢,才解決了熱氣球上天,就會變成一團火的麻煩。
解決了這一系列的問題之後。
大唐的第一個熱氣球,終於完工了。
從陸然開始提點,到熱氣球最終完成,不過短短三天。
大唐帝國,在全力開動之下,終於第一次展現出了她的獠牙。
從採購材料,到最終制作,中間的環節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