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君將琉璃球小心翼翼的捧在手中,從它身上的色彩,形狀,再到顏色等方面逐一進行認真鑑定。
從顏色來看,這是一顆海藍色的琉璃珠,高古琉璃不同於現代琉璃這般色彩斑斕,豐富多樣,受當時傳統思想還有技術所限,一般琉璃珠都以沉穩單調的色彩為主。
像這種海藍色,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整顆珠子沒有其他任何多餘色彩,如果出現鮮豔的翠綠色,那這珠子最早也是元朝製品,因為在元朝之前,翠綠色還是不存在的。
再來看形,高古琉璃中的形態各異,從圓形球柱,再到多樣花鳥,各類器械和把玩之物,應有盡有,而這其中,琉璃球就是其一。因這類琉璃材質易碎易裂,能夠歷經數百年乃至上千年完整流傳下來的極為稀缺。
這顆琉璃珠外形沒有任何異常磨損,只有正常發古的微黃色,乍一眼看,的確不像是現代手工藝品,因為現代的琉璃珠製作方法和古法截然不同,一眼就可以看得出真假,尤其是現代中的仿古琉璃品,那製作工藝更為粗糙,作舊手法極其容易分辨,一般以白皮作舊為主,這顆珠子略有發黃的白皮,但還算正常。
最後觀察這顆珠子的味,這個味並不是它自身琉璃的味道和色彩的味道,而是老古玩的老味,舊味,最重要的兩個方面就是皮殼與包槳。
皮殼是琉璃品的外殼,以形狀和顏色的不同,外殼自然也各不相同,有鈣化皮,絲灰皮,寶光皮等等,而這顆珠子的外殼是七彩皮,這也是藍色琉璃製品中,最為廣泛的一種皮殼。
剛剛已經提到,這顆珠子的外皮略微黃白,不像作舊。
接下來就是看它的包槳,歷經多年,隨著時間日益的過渡,無論此類高古琉璃是深藏地下還是在地面儲存,都難以阻擋其鈣化和風化,所以這類真品看起來會有種溫婉的感覺,色彩上的火氣全消。
從這一點看,這顆琉璃珠的確也像是真跡,沒有經過任何人工處理。故意在表面做一層槳。
經過葉君的一番仔細鑑定,他的心中對這珠子大概有了一些猜測。
方老心中的那個奇怪點,也被葉君從珠子的鑑定之中尋找了出來。
“我說,你這小子怎麼跟方春回一個德行,這都鑑定了四五分鐘了,也該說出一個結果了吧,你既然能被方春回拽出來鑑定,我估計你還是懂一點鑑寶的,怎麼樣,這珠子能看出些門道嗎?要不要我丁某來指導一下你和你身邊的方春回啊?”
丁文生看著葉君,忽然冷笑一聲嘲諷起來。
說葉君的同時還不忘專門帶上方春回,這樣顯得他更有能耐。
方春回聽聞,眼神略微發寒。
“哦?莫非你知道這珠子的來歷和真假?那你就不怕說出真相,這位批發商的老闆直接反悔,不再賣給你?”
葉君不屑一顧,他似乎有自己的辦法來應付這丁文生,故意冷笑著反問了一句。
原本要開口反駁丁文生的方老,此刻忍下了脾氣,不再發聲。
反而是忽然被葉君提及批發商老闆,頓時心裡一愣,苦澀的一笑,直言慷慨的作出解釋:“真是笑話,我在這兒做生意多少年了,只要客人看上的東西,我也答應了價格,那就從來沒有反悔過,哪怕我一萬塊錢出手,客人轉手賣一百萬,我也絕無二話。”
葉君淡淡一笑:“你這老闆倒是大方,既然你都這麼說了,那我現在倒是有興趣聽一下,丁鑑寶師你對這顆珠子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