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永馥部是淮軍成立以來碰到的騎兵人數最多的對手,陸廣遠寶應一戰當面對手田雄和馬得功不過千餘騎兵,這次卻是三千多,數量翻了三倍多。
陸四無法估測柏永馥部的戰鬥力與八旗騎兵哪個更高,但肯定比他淮軍的騎兵要厲害,否則曹元也不會被打得幾近全軍覆沒。
一支多達三千餘人的騎兵就在淮軍左近,隨時都會撲上來撕咬,陸四肯定睡不著覺,所以他必須先解決掉柏永馥。
只是他淮軍的三個騎兵主力營被打殘了兩個,其餘各營都是騾子和驢組成的“騎兵”,根本不可能派出去尋找柏永馥然後與對方“單挑”,那樣同送死沒有什麼區別。
想要解決掉柏永馥,就必須依靠淮軍步兵數倍於對方的優勢,將柏永馥誘出來,然後選個不利騎兵的地形打他個埋伏。
陸四是這樣認為的,並且這個想法得到了麾下大部分將領的支援,眾人齊聲稱讚都督英明。
英明的都督當下就準備找幾個熟悉地形的降兵問問,然後就如何“誘敵”集思廣議,聽取這幫文盲的意見。
三個種地的,賽過拿筆的。
這時那個陳不平卻失聲笑了起來,陸四問他笑什麼,陳不平反問道:“都督此來徐州目的是什麼?”
陸四一怔,說當然是來打劉澤清的。
陳不平再問劉澤清不讓自家精銳騎兵在徐州盯著城中的順軍,派到東邊來幹什麼。
“應該是阻我接近徐州。”
陸四若有所思。
“既然如此,都督何必費盡心思誘敵,只須繼續往徐州挺進便是。都督須知我淮軍離徐州越近,劉澤清壓力便越大,如此就算柏永馥不肯與我淮軍對陣,劉澤清也會逼他出戰。”
“是這個道理!”
陸四一想也對,自己是有些主次顛倒了,只要抓住劉澤清這個主,柏永馥這個次便隨主動,而不是倒過來主隨次動。
文人的腦袋還是管用的,要以陸四的思路,他就是被柏永馥這三千多騎兵牽著鼻子走,因為只要他想著“誘敵”,就等於將戰爭的主動權拱手讓出去。
戰爭的主動權決定的不僅是勝負,更是時間。
蕭何給了鄭標,劉基給了高太監,陸四一時沒東西給陳不平了。
不過考慮柏永馥三千多騎兵的殺傷力極大,陸四制定了一個“皮球前進”的戰術。
所謂“皮球前進”,就是以馬三寶的降兵同第一鎮的第一旅為皮球前側,以第一鎮的第二、第三兩個旅為皮球的中側,以鐵甲衛、旗牌隊及剩餘騎兵、炮隊連同輜重為皮球的後側。
行軍時前側抵達一定距離後,中側立即越過,後側跟上,如同一個皮球不停朝前滾動。
這樣可以確保淮軍任何一部遇敵時都能及時得到其餘各部的支援,從而可以同踢球一般將所有的力量集中,“撲通”射門。
只是這個“皮球前進”戰術十分考驗淮軍的組織能力以及將領們的臨陣應變能力。
陸四也是一次大膽的嘗試,時間不允許他就戰術開展什麼演習磨合,所有的問題只能在實戰中發現並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