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於關外已然是入冬,天寒地凍。
遼陽城,曾經明朝的遼東最高軍政中心如今成了關外滿洲僅存的兩座城池之一。
守衛遼陽的是滿洲黃帶子費雅三,他的阿瑪就是太祖皇帝第三個兒子阿拜。
早在去年二月,遼陽城就遭到了渡海而來的尼堪賊兵襲擊,並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遼陽一直面臨被尼堪賊兵攻陷的危險。
直到何洛會奉命出關為盛京總管,率所部八旗將士擊退了圍困遼陽城的尼堪兵,遼陽之圍方解。
然而遼陽城外雖然沒了尼堪兵,但整個遼東的形勢卻比遼陽被圍之前更加險峻。
寧遠、錦州、廣寧的相繼失陷使得遼陽方面徹底同關內失去了聯絡,最近的一次訊息是費雅三派出的阿哈細作冒死從廣寧那邊打探回來的。
說是關內的北京城被尼堪兵圍死了,朝廷很有可能已經覆沒。
這個訊息,費雅三斷然是不信的,並且將那冒死打探軍情的漢人阿哈給處死了。
因為他不能讓這荒誕的謠言傳播出去,那樣會動搖遼陽城內的軍心民心。
為了穩定人心,同時為了得到糧食,費雅三在八月的時候下令麾下的滿章京納爾蘇組織軍士攻打廣寧城。
遼陽城的守軍原本是不多,算得上精銳的只有180名披甲滿洲兵,其餘都是漢人阿哈。但何洛會北上增援盛京時給遼陽又留了一個牛錄騎兵,同時費雅三也將大量漢奴武裝起來,如此使得遼陽的守軍人數增加到了2000人,戰馬700多匹。
納爾蘇帶了150名披甲滿洲兵連同600漢人阿哈帶了幾十輛大車前往攻打廣寧,根據那個被處死的漢人阿哈說廣寧城內並沒有多少尼堪賊兵,因為大部分尼堪賊兵都殺向關內了,留在廣寧的只是造反的漢奴,為首者叫吳國平。
因此納爾蘇對於奪取廣寧還是很有信心的,然而他還沒有到達廣寧,就被原錦州駐防漢章京耿雲生帶領的廣寧兵擊敗。
那股廣寧兵數量其實也不多,但衝鋒在前的滿洲兵卻讓納爾蘇的部下一下都洩了氣,更讓那些隨軍出戰的漢人阿哈們驚恐。
越來越多的傳聞開始在遼陽城內傳播,等到了十月幾乎遼陽城內所有的滿洲人、蒙古人包括那些漢人都相信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大清很有可能真的在關內被尼堪亡了。
否則何以遲遲不見關內八旗兵出關收復寧遠、錦州、廣寧,打通同遼陽、盛京聯絡的錦西要道呢。
費雅三派人向盛京的阿瑪、哥哥以及代替他阿瑪出任總管的何洛會求援,希望盛京方面能夠派出更多的八旗兵協助遼陽收復廣寧,進而攻打錦州、寧遠,這樣不管關內什麼情況,他們總能知道山海關那邊究竟發生了什麼。
可是,盛京方面卻是沒有兵馬派出,原因是盛京承受著比遼陽更大的壓力。
半年多前被何洛會領軍攆到朝鮮境內的那支尼堪兵死灰復燃,捲土重來,不僅佔領了寬甸地區,還攻佔了鳳凰、興京、義州等地區,據逃到盛京的人說,朝鮮國也背信棄義派出大量火銃兵協助尼堪兵反攻。
這一次尼堪兵同朝鮮兵的聯軍倒是沒有直接攻打盛京,可能是兵力不足又許是先前吃過虧的原因,但他們卻不斷在盛京周邊地區燒殺搶掠,大肆放火,哪怕快要收割的莊稼也被他們放火燒燬,這使得盛京面臨的糧荒比遼陽還要嚴重。
要知道遼陽城內連八旗兵、披甲阿哈不過一萬餘人,而盛京城內卻有六七萬人!
盛京對糧食的渴望比之遼陽更迫切,甚至比之飄渺的關內援軍還要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