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不祭祖宗,不知輩份多高。
要不是表侄吳大德的一一介紹,陸四還真不知道他身兼“大爺”、“表大爺”、“姨大爺”、“四叔公”等一系列尊崇長輩身份。
造成陸四輩份奇高的原因是他的爺爺乃是最小一房,他父親成婚也晚,這也是為何陸四會有一個比他還大一歲侄兒的原因。
這是家內,放在族內,陸四那也是不少人的老太爺。
真是愛之深,責之深。
現在看來,馮銓是瞞報了,或者說這位馮侍郎壓根就沒將集訓班的實情上報。又有可能是光報好的,不報差的。
當然,這也是人之常情。
不管怎麼說,宗親們都能算皇親國戚嘛。
學習不成,那就實際鍛鍊。
在去見爹、大伯、二伯之前,陸四直接拍板,首先將馮銓奏報“才學皆優”的十七個晚輩發往西北甘肅、青海二省任職,官職最高為知縣,最低為縣教諭。
這是給了前途和官身的,只要任上沒有大的差錯,將來混個五品官退休是沒有問題的。要是政績好,成為高官的巡撫、佈政、按察,甚至進入中央政府也不是沒有可能。
餘下考績尚可的數十人則發往各地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及河道、漕運等衙門,充任書辦行走,類似吏員。
雖沒有給官身,卻是給了“編制”,今後這幫人能否進步,就全看他們個人能力及造化了。
餘下數十人,包括雷老五、吳大德這幫屢教不改的,陸四也沒有將他們趕回老家務農,而是大筆一批,各封總兵、參將、巡閱、招撫等職,撥往海軍,要求海軍提督沈廷揚保證在半年內,這些未來“洋外大員”能做到在船上如履平地。
如此,才能擔負四大爺對他們的厚望。
吃飯不能光盯著碗裡的,得放眼天下。
雷老五、吳大德這幫人學習不成,品性不佳,但有個優點卻是陸四看重的。
那就是這幫人無一例外膽肥。
膽肥是大順殖民海外的前提條件,無膽之人如何在茫茫異域打拼天下呢。
南征滅明,統一中國之後,大順必然要按照陸四給出的方針向海外進軍,同歐羅巴的白人爭搶世界財富。
這個財富盤子大的很。
陸四為中國爭取,也要為陸家人爭取。
讓宗親們先出海,也是陸四給整個大順文武百官的訊號。
同時也是向世人表明他這個隆武帝志在開拓!
否則何以會先遣皇親國戚們出海。
至於雷老五這幫宗親們願不願意,那就由不得他們了。
陸四離開孔廟時,幾十輛馬車已經侯在了城門處。
老老實實聽話,替大爺出海開拓,將來好處大大的。
不聽話,半道想溜,出工不出力的,將來好處自是小小滴。
......
老爹有文可是有兩三年沒見兒子了,按道理得歡喜的老淚縱橫,沒想卻在兒子面前跟個犯錯的小孩似的,把陸四也搞得頭稀暈,不知道發生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