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宮中的事情都由宮內廳負責,不管是前明還是滿洲留下的衙門統統裁撤,宮中需要的衣食住行都由宮內廳管起來,所須開支也不再從什麼內庫撥付,都由國庫開支。”
北京,陸四剛剛確定一件重大事項,就是由新組建的宮內廳全權負責皇宮事務。
原本打算是叫宮內局的,因為前明內廷不少衙門都有局這個叫法,但考慮這個機構以後是總管皇宮事務,地位相當於前明司禮監、滿洲內務府,以局命名不便日後管理,所以陸四直接升格為廳。
外朝政府架構方面,陸四也有精簡要求,如前明戶部部內事務有南、北兩檔房、司務廳、督摧所、當月處、監印處等機構管理,其它又有錢法堂、寶泉局,三庫、倉場衙門等機構,在京在外官吏權屬不明,這便造成行政體系無法及時有效處理事務。
前明崇禎年間之所以發生大規模農民起義,天災只是外因,根源還在於從上到下的政府體系根本無法救災。
不管哪朝哪代,官僚主義都是不可避免的。
但陸四卻能從制度上將這個官僚主義儘可能的壓制。
故而,陸四要求顧君恩在定製大順六政府具體機構時,原有機構能合併的要合併,儘量保持一政府四分廳的格局。
想要地方高效,首先中央就必須有效。
擔任宮內廳提督一職的就是剛從山東趕來的原崇禎朝監軍太監高歧鳳,這位前明太監曾在鹽城被陸四親切稱呼為再世劉伯溫。
這位高伯溫也不負陸闖王器重,近來多以舊關係替大順招攬及暗中收買了不少人。
其中有影響的是鳳陽監軍太監盧九德,據高歧鳳表示,盧九德自稱年事已高,想歸鄉養老。
而盧九德的家鄉正是大順控制的揚州。
對崇禎朝的太監,陸四也是有欣賞之人的,如陪崇禎上吊的王承恩,如內書堂狀元、提督東廠的曹化淳,如這“性勤幹,諳練兵機”的盧九德。
鳳陽總督馬士英麾下的四員大將黃得功、朱紀、劉良佐、方國安中的黃得功同朱紀,就是盧九德一手提拔,早先二人都是盧太監手下的把牌中軍,與盧關係十分親密。
馬士英之所以能調動黃得功、朱紀迎擊左逆,與盧友德這邊暗中同淮揚親近也有極大關係。
因此,高歧鳳對盧九德的“統戰”很讓陸四滿意,曾指示揚州府尹鄭元標為高歧鳳同盧九德之間的來往提供便利,也就是讓鄭元標拿銀子讓高歧鳳送給盧九德。
另外,還命照顧盧九德的老家親戚,任命盧九德的一個侄子為當地的鄉長,對盧家的一些事情都要上心。揚州那邊還出資修繕了盧九德家的祖墳。
只要盧九德願意歸順,尤其是其能帶來黃得功或朱紀,哪怕只是其中一人,陸四都不吝一個伯爵封賞,以讓盧能衣錦還鄉,安養老年。
這恩賞,也是叫高歧鳳把話傳到的。
自古宦官封爵不是沒有,自宋以後不多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