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九月初三。
未時一刻,一隊俱是白帽白衣,外穿棉甲,揹負弓袋,腰挎大刀的騎兵自永定門進入北京外城。
入城後,這些白衣騎兵以數十人為一隊,一手勒韁,一手持旗,於城中奔馬疾馳,並呼大令:“大順監國闖王諭令:殺人者死,殺人者死!”
入城頒令的是胡茂楨部騎兵。
因為清廷撤離匆忙,在順軍正式入城之前難免有市井無賴趁火打劫,而入城接管北京的原淮軍第一鎮之前也沒有相應的安排,無論是軍官還是士卒都缺少對“大城市”接收的經驗,加上對滿洲韃子的仇恨,因此入城之後第一鎮便開始在內城(滿城),外城以搜查韃子為名,圈定區域挨家挨戶搜尋。
在此過程中是搜出一些沒來得及撤走的韃子,但更多的是對北京居民的騷擾,內中更有素質較差的趁機敲詐勒索富戶,造成北京城內民心恐慌。
一開始,第一鎮的鎮帥夏大軍並沒有重視這些情況,認為將士們好不容易佔領北京城,些許放縱再所難免。
但事態很快就變得嚴重,零星的搶劫漸漸演變成有組織的搶劫,甚至還鬧出了人命。
原因是第一鎮在濟南損失較大,後來以漢軍降兵及北直伕役、部分收編土匪進行的補充,若是嚴加約束,這些補充兵斷然不敢如此胡作非為,但由於從鎮一級到旅一級的各級將校都沒有將搶劫當一回事,並沉浸在奪取北京的興奮之中,結果整個第一鎮都開始失控。
夏大軍知道不好,趕緊下令各旅立即收縮人馬並約束軍紀。
事情很快傳到了已經抵達盧溝橋的監國闖王那裡,於是便出現了胡茂楨部緊急入城宣諭的一幕。
北京的騷亂在持續一天後得以遏制,約有兩百餘人在這場騷亂中喪生。
此事令陸四極為不快,派書記姜學一於第一鎮問諸將:“你們忘記你們是什麼人了嗎!”
夏大軍以下諸將校面紅耳赤,皆是噤聲。
騷亂過後的北京城又重新恢復平靜,大街小巷只聞來回不斷賓士的蹄聲,以及那騎士中氣十足的宣諭大令聲。
一如三年多前,驚慌過後的北京居民不約而同的開始在家門上貼上黃紙書寫的“大順”二字,家家戶戶門口都擺了香案,設了牌位,上面或寫“大順萬萬歲”,或寫“闖王萬萬歲”,也有無知之人則寫“陸四天王萬萬歲”。
女人孩子們都呆在屋內不敢出來,男人們壯著膽子站在門口,無一例外帽子上都貼有黃紙寫就的“順民”二字。
看上去同三年多前簡直是一模一樣。
.........
監國行營昨夜是在盧溝橋扎的營,對這座橋,陸四本人有特殊的情感印記。
所以,在正式進入北京前,他在盧溝橋睡了一夜。
因為天氣不好的緣故,陸四沒能看到盧溝橋的夜景,只是帶人在橋上走了一圈就回到大帳中。
這一夜,他幾乎未睡。
事情太多了,多到陸四根本沒時間閤眼睡上一會。
大順再次進入北京,不僅預示著滿洲東奴被擊敗,也意味著大順將重新於北京建立中央政權。
同陸四前世那位偉人一樣,陸四接手的也是一片爛攤子,甚至可以說是廢墟。
一窮二白,除了大片大片無人的土地,陸四什麼也沒有。
最樂觀估計,北京周邊地區人口最多隻有一百萬,這是山東現有人口的三分之一,淮揚的五分之一。
連同河南、陝西、山西部分地以及遼東,順軍實際控制區現有人口數量大概在1200萬人左右,這個人口資料差不多是前明萬曆年間順天府同京東數府的人口總計。同後世相比,兩個市的人口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