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大營四側,各式旗幟引領下的順軍各部都在往前推進,彼此好像憋著勁比賽似的,都在不要命的往清軍大營突入。
沒有主攻,沒有助攻,因為都是主攻。
除了一心求穩的老將馬科部。
黃昭部在沒有任何抵抗的情況下突進了清軍大營,而在他們前方奮力揮動兵器的也不是負隅頑抗的滿洲韃子,而是那些先前叫他們斬馬大刀斬怕了的降兵們。
高一功部第九鎮的紅旗出現在清軍大營西南角,藺養成第十鎮的白旗也伴隨著吶喊聲出現在清軍大營的東北角。辛思忠第十一鎮的黃旗、趙忠義第十二鎮的藍旗,賀珍第十三鎮的黑旗也相繼突入清軍大營。
趙忠義部第十二鎮突擊方向正是蒙八旗駐地,已經做好血戰的第十二鎮官兵一直衝到蒙八旗營門前,才發現營門上除了一塊免戰牌,還有無數大大的順字。
聞訊趕到的鎮帥趙忠義見到了一眾跪拜於地的蒙八旗將領們,然後讓他們馬上割去腦後的辮子拿上武器替十二鎮開路攻進滿洲大營。
為了區分這些主動歸順的蒙八旗,趙忠義讓他們於脖子上系紅巾,可一時之間永安等人又到哪找紅巾,最後只弄來許多白布系在腦袋上,看起來像是為曾經的舊主大清送葬似的。
蒙八旗“不放一槍”便開啟營門的行為讓十二鎮順利透過其駐地,迅速向客無防備的清鑲紅旗駐地攻去。
永安、都克等蒙八旗將領更是積極表現,奮勇替十二鎮衝擊鑲紅旗,使得該旗在短時間內就陷入大亂。
隨著各路順軍的相繼突入,清軍大營距離最終崩潰取決於還有多少滿洲勇士願意以死抗爭。
羅洛渾、博洛、喀爾楚渾、索尼、蘇克薩哈等仍在做最後的無用抵抗,他們多次組織人馬試圖將攻入大營的順軍趕出,羅洛渾更是親自帶兵反擊順軍的重步兵,可大勢已去,他們的一切都成了無用功。
終於,有滿洲兵受不了壓抑往回跑去,他們不敢再正面去對抗湧進來的尼堪,一窩蜂的往大營深處爭先恐後逃去。
哪怕他們明知道現在的大營之中根本沒有什麼地方是安全的,他們也還是頭也不回的跑。
清軍營壘是依一條無名小河而設,這是當初多爾袞為了防止被順軍切斷水源特意選的地方。
連線河兩岸的是一座老木橋,現在這座木橋也成了西岸滿洲兵逃跑的唯一生路。無數滿洲兵被蒙八旗的白布兵追趕著湧上木橋,你搶我奪,橋上擠成了一鍋粥。
不斷有滿洲兵被同伴從橋上擠落入河,那些倒下的人不及爬起,身上、臉上、腦袋上便被無數人無情的踏過。
正藍旗的兩個牛錄兵都叫順軍衝散,鑲黃旗的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五三個牛錄也潰了,唯一尚在堅持的是正黃旗的幾個牛錄,指揮他們的是索尼。
索尼其實知道敗局已定,但他沒有就此放棄,最後的信念驅使著這位深得太宗看重的兩黃旗名臣做著最後的反抗。
索尼糾集了上百名潰兵試圖守住木橋,不讓西岸的順軍同叛亂的蒙古兵衝過來,他的身影也吸引了不少潰逃過去的旗兵,紛紛聚攏過來,漸漸的倒是有不少人。
蒙八旗的兵衝到這裡因為木橋實在窄小,對面滿洲人的箭雨又厲害,被迫停了下來。
緊隨其後的第十二鎮也不得不停下前進的腳步,鎮帥趙忠義過來後只掃了一眼,就下令部下泅河渡過去。
隨著一聲令下,數千順軍將士跳入河中,嘴裡咬著兵器,奮力划動雙臂朝河對岸遊。
對岸的滿洲兵不斷放箭,不時有順軍將士中箭沉入河中,河水也為之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