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顧君恩的意思很明白,清軍在荊襄耽擱越久,淮侯這邊就能有時間收拾李自成死後的大順殘局,聚合兵馬,到時把北歸道路一堵,阿濟格哪怕是打到江南去,對於滿洲而言,也是敗了。
因為北京,才是滿洲的根基!
這也是陸四的看法,他不怕阿濟格有多能打,哪怕打下南京城,他也不在乎。
說句難聽點的,他阿濟格敢把吊往哪邊伸,他陸四就敢去北京捅他滿洲的洞。
北京沒了,拿下南京的阿濟格不軟也要軟。
吳三桂、尚可喜他們也不是吃醋的,怎麼可能還聽命於只有幾萬人,如同無根浮萍的阿濟格。
如果局勢真演變成這種情況,弄不好阿濟格得帶著他的真滿漢軍割辮降明,吳三桂搖身一變成為大明的保國重臣,引韃子入關也真變成了引沙陀入中原了。
好比閻老西利用幾萬鬼子。
那樣,可真是諷刺。
對南京朝堂主政的大佬們而言,農民軍出身的“流賊”比關外的建奴更可怕。
南京那邊對吳三桂可是一直抱有希望的。
要不是潞王害怕孫武進半夜勒死他堅決不肯,恐怕史可法連北使團都派出去了。
“聽說左良玉病了。”
陸四現在擔心的是左良玉,如果這位左大帥同前世歷史一樣病死,他那二十萬兵馬又會否會降清。
左良玉部可是滿清綠營的一大組成部分,金聲桓、馬進忠、李國英、徐勇、張勇這幫人相對明軍而言也是能打的。
要是二十萬左軍降清跟著阿濟格北上,局面轉眼又不利陸四。
左良玉部在湖北經營也有兩三年了,提供不了長期糧草,湊幾個月應該沒有問題。
換作陸四是阿濟格,只留三四萬能戰之兵,其餘全部解散也是可以的,如此更是能省下大批軍糧。
有糧又有兵,全力北歸,淮軍主力在山東,順軍主力又尚未接引過來,陸四拿什麼擋。
到頭來,原本將清軍兩大集團南北分割的戰略,就變成被人家清軍東西分治了。
可惜沒有左部的相關情報,現在只能結合前世歷史猜測。
顧君恩倒是提出一個看法,便是阿濟格真要籌糧北歸,肯定會攻打左良玉,以左良玉為人不可能投降滿清,其多半會順江東下去東南。左部和清軍一旦交戰,滿洲攝政王多爾袞的“聯明平寇”策略就要破產。
陸四點了點頭,順江東下倒是左良玉最有可能採取的應對辦法,前世歷史左良玉就是這麼幹的,不過攆他東下的不是阿濟格,而是李自成。左良玉那二十萬比賊都不如的兵東下,南都的弘光政權有的受了。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孟喬芳卻提出一個驚人假設,那就是阿濟格同左良玉聯手怎麼辦?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