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守將孫有光,孫得功之子。
明天啟二年,後金奴爾哈赤率軍西過遼河,明軍不支敗退,後金軍追至西至堡。守將羅一貫寧死不降,死守待援,後金軍破堡,羅與守軍萬人戰死。
時明廷命廣寧遊擊孫得功、總兵祁秉忠、參將祖大壽會同鎮武堡總兵劉渠率軍3萬赴援,在平陽橋遭到後金軍伏擊,總兵劉渠等戰死,孫得功暗地投降後金逃回廣寧,祖大壽逃到黨華島,援軍死傷殆盡。
孫得功回到廣寧後,到處散播師己薄城,使廣寧城中人心驚潰,後率士民出廣寧東三里望昌岡,具乘輿,設鼓樂,執旗張蓋,迎奴爾哈赤入駐巡撫署,士民皆夾道俯伏呼萬歲。
至此,明朝在關外最後重鎮廣寧淪陷,奴爾哈赤授孫得功為三等梅勒章京,後孫得功卒,其爵由長子孫有光承襲。孫有光另一弟孫思克,現在禮親王府為護衛。
孫有光本從英親王阿濟格徵山陝,清軍攻入西安後轉隸陝西總督孟喬芳,為商南守將,孟喬芳擬奏兵部授孫有光為商洛副總兵。
商南之前另有一堡名富水堡,此地實為商洛至河南必經之地,前番從西安往河南大軍所運糧草都經富水堡轉運,堡內駐有漢軍鑲白旗兵400餘。
駐兵軍力稀少原因同河南、南陽二府相繼被清軍佔領有關,故而即便是兩省交界交通要地,在清軍眼中富水堡這一重地也是後方,自是不必留駐多少兵馬。
袁宗第帶一千人脫離隊伍進入南陽收攏順軍潰散兵馬後,陸四即率餘下六千將士在河南府南端快速穿行,途中除必要休整外不作任何耽擱。
順軍將領劉體純曾擔心商洛糧道可能有清軍重兵把守,陸四卻持相反看法,認為清軍不可能在商洛一帶留駐重兵,因為那樣的話他們的兵力根本不夠用。
再形象些說,現在的清軍同陸四前世的日軍一樣,是兵強馬壯的很,但都有一個共同的弱點,就是兵馬過於稀少,故而主力在前面攻的越狠,其後方就越空虛,只能依靠大量偽軍來維持他們的統治。
而現在,由於陸四同淮軍的橫空出世,甘為偽軍的綠營兵尚在起步階段,最多也就七八萬人,而不是陸四前世上百萬之眾。且綠營主力劉澤清部、高傑部現在都是淮軍。
既然滿清最大的弱點擺在那裡,陸四肯定要加以利用。
或者說,膽子再大一些,步子邁的同樣也要大一些。
事實驗證了陸四的判斷。
兩天前,為全軍前鋒的李元胤同白鳴鶴部九百餘人襲擊了富水堡。
深夜丑時,李元胤帶領40名敢死勇士以繩索攀登富水堡牆,守備富水堡的鑲白旗漢軍睡中不防被李元胤等手執長刀驅散。
堡門開啟後,白鳴鶴領其餘將士奮勇攻入。
堡內漢軍但聽喊殺四起,不知來了多少敵人,惶亂之間潰不成軍。至天亮,聯軍全殲富水堡守軍412人,俘虜運糧民夫千餘人及從西安運來糧草十多萬石。
富水堡的屯糧讓快要斷糧的順淮聯軍得以吃上一頓飽飯,也讓陸四的心中提著的大石頭徹底落下。
休整之時陸四從民夫口中得到一個訊息,就是幾天前富水堡曾有大隊清軍炮兵,聽說是什麼智順王部的炮隊,因為下雨道路泥濘原因在富水堡停留了幾天,昨日雨停之後方才啟程。
知此訊息的白鳴鶴同劉體純等順軍將領都是大急,都道要是韃子的火炮運過去,新野城牆肯定抵擋不住。
心急的白鳴鶴甚至提出由他率領順軍將士即刻奔赴南陽,哪怕不能解新野之圍,也要追上那支清軍炮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