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發瘋,做為哥哥的無天,完全束手無策,只好求助於他老子太清道祖,可惜遲遲未收到回應,這讓他坐立不安,在宮門大殿上走來走去。
“就算蒼天傾覆,大地塌陷,又有何懼?”
一道沙啞的聲音從殿外傳來,緊接著就看到一位老嫗走了進來,佝僂著身子,身高不過一米,骨瘦如柴,好像風一吹就能將其吹飛,手裡拄著一根柺杖,一步一顫。
“老祖宗,您老人家怎麼睡醒了?”
無天見到老人後,臉上有驚有喜,急忙上前攙扶住老太君。
商戎華,毫無疑問的人族文明始祖,真要追究其輩分的話,比太上、太清他們,要高很多很多輩,具體是多少,誰也不清楚。
荒族沒落,萬族興起,但不管是人族,還是其他族群,剛開始的時候,是不可能擁有文明的,就跟野獸無異,茹毛飲血,身無遮攔,經受著大自然的優勝略汰。
當工具跟文字出現之後,文明才生根發芽,之後才有了族群部落,才有了血脈傳承,才有了圖騰祭司。
而人族第一個發明文字的,正是這位商榮華始祖,也正是因為她,才有了太上幾位道祖的今日。
商戎華那個年代,不僅食不果腹,終日捱餓,還要預防野獸跟天災,為了能夠活下去,就算你每時每刻都拼盡全力,都未必能活下來,生命脆弱的跟浮游一般,朝不保夕。
當初,為了尋找吃的,商戎華不經意間吃了一種仙草,不僅讓她靈智開化,壽命也得到了延長,人族的第一件獵捕武器,跟第一個文字,就是開化後的她發明創造的。
數代之後,太上跟太清他們才出現,一開始大家都跟著這位始祖學習文化,至於武道修行,那時還沒有,大家只能瞎子過河,摸索著前進。
當主宰踏足仙界之後,最有遠見的依舊是這位始祖,正是在她的鼓勵下,太上他們一大群優秀青年,才跟隨著主宰學道,而她卻一直待在族群,教育後人,她的中心思想是:以德為重,以人為本。
數百年後,大家學道歸來,個個興高采烈,見到始祖後,爭先恐後的向她傳道,始祖也欣然接受,但在講授過程中,讓她發現了一個事實,她親手培養起來的這群學生,彼此之間產生了矛盾跟分歧,尤其是骨老跟太上最為突出。
讓始祖最難過的是,經過她的說教後,大家雖然表面上和好,但心裡的隔閡卻與日俱增,當大家的修為達到一種程度後,就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遵從始祖,這才有了人族早期的三宮。
三宮建立,也預示著元始的始祖時代,徹底成為過去,人族迎來了新的時代,山門割據時代,也正是這個新時代,才讓後人記住了太上幾位的功勞,而始祖的啟蒙跟教誨,卻漸漸的被人遺忘。
失落的始祖,也正式退出歷史舞臺,但並不代表她就此沉淪下去,而是獨自一人踏上了歷練修行之途,她要尋找一種新的制度,可以一統人族的真正法度。
當始祖修道有成歸來後,卻發現洛天宮背棄族群,得知這個變故時,始祖的臉色並沒有太大變化,似乎早就知道會有這麼一天。
為了實現人族重歸一統,始祖最後選中一人,此人既不是太上,也不是釋空,而是太清。
所以說,封神宮的建立,並非是太清一人的主意,而是得到了始祖的支援,也難怪太上得知後,會主動獻上封神道榜,一是緩和跟骨老他們的矛盾,第二個就是報道始祖當年的教導之恩。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始祖選中的是太清,而不是太上或是釋空呢?如果按照修為的話,太上明顯最高啊。
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太清的姓氏上姓商。
原來太清才是始祖的嫡系宗親。
所謂嫡系,跟我們封建時候的嫡系一個意思,但也有區別,因為始祖年代,人口本來就少,施行的是一夫一妻制,長子為嫡,其他兒子都為末出,跟庶出一個意思。
嫡子這一脈是大宗,也是血脈的正統傳人,庶出的叫小宗,叫做旁系傳人,仙界叫末系傳人。
嫡子的長子,又為嫡系,其他子女都算庶出,一代一代傳下來,到了太清這一代,太清剛好是嫡子,也是唯一的一個嫡子,因為太清沒有兄弟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