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當時沒能把孩子認下來,這回就不該由著那孩子的性子來,她在大街上攔你的轎子,你就真的這麼認下了!明知道太后黨羽盯得緊,你還不當回事。那孩子若是別的出身也算了,可她的身世還牽扯到沈家。”
老夫人越說越覺得事態嚴重,可一看到兒子緊繃的臉色,就又不忍繼續苛責下去。
緩和了一下情緒,勸道:“依為孃的意思,不如先看看江夏王那邊是怎麼個態度。若是王府也有跟我們家聯姻的想法,我們家嫁個姑娘過去也不是什麼難事……”
趙子儀端起茶盅喝了一口,沉默良久,才緩緩道:“母親,不用說了,這門親事不合適。”
“哪有什麼合適不合適。”老夫人笑了笑,望著兒子:“那你就任由御史臺這麼鬧下去?”
“那也總比拿孩子們的婚姻開玩笑的好。”趙子儀臉色陰沉,“江夏王背靠太后,我們趙家背靠皇帝,而太后和皇帝之間積怨已深,無法修補。把女兒嫁入王府,到時候兩宮鬥起來,她如何自處?”
“你也知道兩宮失和。”老夫人睨了一眼兒子,“在這個節骨眼上你拒絕皇帝聯姻的建議,讓皇帝怎麼想?不是為孃的說你,你平日裡向來是個冷靜自持的人,可怎麼一牽扯到微姐兒的事,就跟變了個人似的,優柔寡斷瞻前顧後呢!”
說到最後,已是帶了幾分嚴厲。
“娘,您沒必要一直揪著微姐兒說事。”趙子儀面色一沉,強硬地道:“陛下身子不好,太子沒有外家,太后聯合御史臺彈壓我,只不過是跟陛下唱對臺戲罷了。”
他說著冷笑了一聲:“如今我不接招,他們又能怎樣?誰人心裡不是明鏡似的,裝聾作啞誰不會?”
“說得輕巧,你現在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相爺。”老夫人斂了笑容,正色道:“輿論如刀,殺人不見血,現在最要緊的是平息輿論風波,倘若放任御史臺這麼鬧下去,你不在乎自己的名聲不打緊,可若是拔起蘿蔔帶著泥,把當年太學那樁舊案翻出來,怕是整個長安城都要翻了天。”
趙子儀一怔。
老夫人見兒子不語,就又沉重地嘆了口氣,語重心長的道:“我們趙家已經到了這個高度,不可能往回走,也不可能停滯不前,只有一條路……”
她飲了一口茶,潤了潤嗓子,幽幽道:“要麼選擇站隊,要麼選擇聯盟。”
趙子儀端起茶杯,用小蓋輕輕撇去茶沫:“娘,我不同意和王府聯姻,除了因為江夏王背靠太后之外,更多的是不想讓孩子嫁入皇室。娘,當年四妹入宮,您心裡好受嗎?伴君如伴虎,一步不慎就是萬丈深淵。外人看她是受寵的淑妃娘娘,可您做母親的,還不知道她受了多少委屈嗎?”
提及女兒,老夫人眼角有些溼潤。
趙子儀聲音柔和了些許:“主要是我們家幾個姑娘都不適合嫁入皇室。三弟那邊兩個孩子年齡太小,剩下的羽姐兒喜形於色,燕姐兒倒是端莊沉穩,但格局卻小了點。微姐兒就更不用說了,在鄉下放養了十幾年,怎麼能適應皇宮那複雜的環境。”
老夫人蹙眉想了想,點頭道:“你說得也有道理。可是像我們這種家族,子女總是要承擔責任的,即使不和皇室聯姻,也少不得要和世家貴胄打交道,哪裡總能一直由你這樣護著?”
說著看了兒子一眼,見若有所思,這才繼續道:“所以為孃的還是那個意思,你先不要急著拒絕陛下,只說看江夏王的意思,若是江夏王沒這個想法,就讓他去拒絕好了。倘若王爺覺得合適,那就選擇一個合適的嫁過去算了。”
趙子儀沉默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