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參會的勢力不小。
短短十分鐘,一個東京警察出警的時間,在米花町擴散一條胡編亂造的流言,不是什麼難事。
一傳十,十傳百。
以此,驅動著一部分好奇且隨波逐流的人們。
就像是螞蟻洞口灑下一滴蜂蜜,讓他們迅速聚集在案發現場,將商務樓的入口團團包圍。
他們瘋狂指責東京警視廳無作為,竟然要包庇FBI的殺人犯,墨跡半天不肯抓人。
壓力山大的目暮警官帶隊,來到六樓找嫌疑人,也就是赤井秀一例行調查。
其實這個案子跟赤井根本八竿子打不著。
他頂多算第一個發現屍體的人。
和警察這邊亮個證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完事了。
可誰知道現在一群人堵在商務樓門口,不滿的圍住警察,想要討要一個說法。
只要沒看到警察把所謂的探員拷走,這群偏激的群眾就會認為警視廳在包庇。
停留在樓中的案發現場,赤井秀一皺皺眉。
雖說想也知道,這是敵人故意施加的輿論壓力……但這個節骨眼上出這檔子事,被拖延時間,宮野明美那邊可就沒法顧及了。
朱蒂一根手指撐開百葉窗,暗暗觀察樓下聚集的群眾。
裡面混著報社的三流記者,他們扛著攝像機像是不要命一樣,擠破腦袋往裡衝。
面對躁動的群眾,警察只能用自己方式,告訴附近這群人冷靜,不要輕信謠言。
苦笑著嘆了口氣後,朱蒂與目暮警官溝通,請求警方暫時壓下這件事。
FBI執行的是秘密任務,不能在大眾面前公開露臉。
那樣一來,別的先不說。
光是秘密的入境,針對組織所展開的計劃,都將變得毫無意義。
可是。
隨著情緒的上漲,以及泥參會節奏的帶動,群眾的情緒開始被點燃。
人群中,開始有人給警視廳打舉報電話。
一個兩個之後,便是十個二十個,再然後是一百兩百個。
一時間,小小的一則誤會,甚至驚動了警視廳最高層。
一畝三分地的米花町,短短几分鐘內打來上百通舉報電話,高層就算再怎麼遲鈍,也該做出點回應了。
然而實際上,並不是因為東京的路人有多熱心,而是在泥參會的節奏帶動下,小群體現象明顯。
別人打你不打,會顯得很不合群。
所以電話才一通接著一通。
實則最開始的幾通,都是人群中的泥參會份子在帶頭裝樣子罷了。
總之,輿論不斷的發酵。
雖然最終在警方的控制下,沒有上電視上報紙,釀成嚴重後果。
但在米花這個町,可以說是傳的沸沸揚揚。
連琴酒派出的眼線,都輕鬆打探到了這條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