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大郎和田四妮和好了,兩口子平靜地過起了日子。
兩村的水渠,也在李慎的監督下,不到半月就挖好了。
北河雖然水變淺了,但水的源頭在東南方向的一處瀑布那裡。
哪怕往年遇到連續三年的旱災時,那處瀑布的水只會變小,也沒有斷流過。
北河不愁沒水。
挖了水渠,兩村的村民們取水往菜地澆水時,比往年方便多了。
雖然老天依舊只偶爾下點零星小雨,不夠潤溼土地,但因為有了水渠水的澆灌,田裡的莊稼,不說長勢喜人,至少沒有枯黃乾瘦,全在正常生長。
村民們都知道,這是李慎的功勞,不是他壓制住兩村裡正,這兩條水渠不會挖成。
在水渠通流那天,不少村民們前來送禮。
儘管帶的都是自家地裡收的,家裡養的,或是打的獵物,並不是他們花錢買的,但李慎並沒有收下。
全都婉拒了。
村裡人還都窮著,他不想佔這點便宜。
他對林惜柔如此說。
林惜柔暗暗讚歎,想不到他一個小小的太監,居然有如此博愛的胸襟。
真是難能可貴。
林惜柔家院子周圍的豆苗,開始爬藤了。
她帶著周家哥倆,砍了些樹棍竹竿,紮在豆苗旁,又割了些枯萎的藤蔓,將豆苗的藤系在杆子上,讓它們長得更順暢。
長得最快的是小青菜。
在煮麵湯時,林惜柔就隨手扯幾把,洗淨後放在湯裡。
現在她基本不會去村裡或集市上買蔬菜了,吃的都是地裡的。
再過些日子,她的蔬菜會更多。
她的地裡,種有黃瓜,葫蘆,南瓜,還有冬瓜,蘿蔔,還有一些馬鈴薯和紅薯。
有時候,她還會改善口味,去挖些野菜回來。
當然了,野菜是李慎最不愛吃的菜餚。
不過,看到她板起臉色,說逃荒的人可能在吃觀音土,能吃到野菜也是享受時,李慎再沒說一句野菜不好的話,悶聲吃起來。
除了大米麵粉這些主糧要去購買,菜餚基本能自給自足了。
日子悄然而過。
這天,是田家二嬸的三女兒滿月的日子。
雖然田二嬸嫌棄自己生了個女兒,田二對這個三女兒,也不大待見,抱都懶得抱一下,但田裡正還是熱熱鬧鬧地辦起了滿月宴。
主要是,想收份子錢。
這是她無意間聽到村裡人聊天時說起的。
村裡人說田裡正家之所以有錢,才不是靠當里正賺來的,里正身份才一年五兩銀子的俸祿,在收的份子錢跟前,不算啥。
“他家兩老過世收過禮,田裡正兩口子才四十歲時也辦過壽宴,三個兒子成婚,一個女兒出嫁,幾個孫女孫子的滿月宴席,週歲宴席,十歲宴席,樣樣不落。家裡蓋間廚房,也會辦個上樑宴。”
林惜柔聽到村裡人的議論,心說這些規矩,現代一世也不少。
她打聽到鄰居家周婆隨的份子錢是八十錢,按她和田裡正家的關係,八十文怕是不夠,她按著族老們隨的數,帶了一百文錢。
一家去一人就夠了,但田裡正派來的田大說,要請她和李慎一起去。(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