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縣城。
街道上。
由裴堅、高奇四位少爺帶頭,數十位身穿襴衫的學堂小學子們,成群結伴經過。
這樣一幕,自然引來無數路人觀望。
便見那群半大學子們,一邊走,一邊煞有介事談論商議‘幹大事’。
“待會兒到了河西村,咱們看見莊稼,就狠狠往上拔。”
“但不能全拔出來,莊稼會死的。”
“對對,拔一半就好。今日拔完,過兩日莊稼就熟哩。”
聽到這話,很多路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乖乖,這群‘小先生’們讀書讀傻了吧!
真要是任由他們這樣幹,那田地裡的莊稼,可不就遭殃咯。
一位上了年紀的老漢趕緊勸導:“小子們,可莫要胡來。莊稼在地裡長得好好的,你們拔它,會讓莊稼死在地裡的!”
裴堅聞言,當即站出來,大聲道:“老漢,你沒讀過書,你不懂種莊稼。”
“你知道寫出《虹貓七俠傳》話本,和作詩《詠鵝》的八歲神童崔峴嗎?他是我們的同窗。”
“他參悟了聖賢書,說拔苗可以讓莊稼早日成熟!”
高奇、李鶴聿、莊瑾三人連忙附和,把節奏帶起來。
一幫半大小子越發有底氣,竟嘻嘻哈哈嘲笑老漢‘不懂務農’。
更多的小學子,聞風從各個族學趕來,加入隊伍。
他們宛如‘遊街’般,浩浩蕩蕩穿過鬧市。
引來無數人側目。
那被指責‘不懂務農’的老漢,鼻子都快氣歪了:老頭子我伺候了一輩子莊稼,竟然說我不懂務農。
你在教我種地?
豈有此理!
但‘揠苗助長’事件,實在太典型了。
凡是聽說此事的人,甭管年邁的老叟、亦或者未開蒙的婦孺,都在捧腹大笑,談論此事。
今日南陽縣城的百姓湊到一起,聊的話題都是:
“哎,聽說了沒?那幾十上百個小先生,要去地裡拔秧苗讓莊稼早熟哩。也不知河西村在哪裡,他們的田地要遭殃咯。”
甚至有好事者,還真跟上那群小先生,準備去湊熱鬧。
再加上《虹貓》、《詠鵝》的名頭。
這把火,自然也從市井,燒到了南陽士林文人群體當中。
“揠苗助長?荒謬!”
“那崔峴先著《虹貓》又作《詠鵝》,本以為南陽出了位神童,結果竟能幹出如此荒謬之事!”
“可笑,實在可笑。”
一開始,眾多文人們只是怒罵痛斥。
直到——
自家僕從、夫人們哭嚷著來報信:“老爺,不好了老爺!咱家小少爺去拔秧苗了!”
什麼?
這些文人們頓時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