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戈給王大石題了一塊匾,上書‘公正公平’四個大字。
落款:熙平十五年二月初六,楊二郎題。
字跡算不上美觀,甚至可以說是有些醜。
但王大石卻如獲至寶,拿到匾後當即就派遣二十名隨從不分晝夜輪流看管。
他知道,有了這塊匾,此番南下,無論是官府、民間,還是綠林,他平趟!
他對楊戈千恩萬謝後,帶著匾躊躇滿志的乘船南下了……
其後楊戈又恢復了鹹魚狀態,每天兩點一線,喝茶、打牌、吃瓜,將日子過成了復讀機。
看似平淡如水的生活,他卻過得有滋有味兒!
值得一提的是,朝廷下場參與到對五毒教的圍剿之後,南方武林的爭鬥並未隨之偃旗息鼓,反倒有越演越烈的趨勢的。
明教、白蓮教、五毒教三教鬥得如火如荼,有許多消聲覓跡多年的江湖宿老重出江湖再掀血雨腥風,也有不少後起之秀連戰連捷聲名鵲起,三教的戰線從江浙一直拉到了西南地區,整個南方武林到處都有三教教眾出沒、廝殺!
三教斗的這麼厲害,南方武林各大門派也不可避免的被捲入其中,有頂不住三教的壓力舉派相投的、也有多派結盟抱團取暖的,還有趁著這股風大開大合擴張自家勢力的……
整個南方武林亂得一塌糊塗,各種精彩大瓜一個接一個的往外蹦,令千里之外的悅來客棧群猹直呼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也不知道是因為年前楊戈南下走了那一遭,還是坐鎮武當山的全真教飛雲道君頂住了三教的壓力,南方武林鬥得兇歸兇,戰火卻始終未跨過秦嶺、淮河一線,整得大魏江湖就十分割裂,南方武林的江湖兒女們水深火熱、北方武林的江湖兒女們歲月靜好。
而這種割裂,促使了大批立志要出人頭地、揚名立萬的北方武林豪傑,呼朋喚友的南下爭鋒,以及大批厭倦了江湖紛爭的南方武林閒雲野鶴,成群結隊的北上避難。
也算是間接促進北腿南渡、南拳北傳,神州武林大融合。
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路亭縣所有客棧爆滿,房價翻著跟斗的往上竄,連以往那些無人問津的老破小,都成為了香餑餑,一些好的地段,房價都已經超過洛陽了!
許多在路亭住了幾輩人都活得苦哈哈的路亭百姓,藉著這一波房價暴漲直接實現財富自由,拿著錢歡天喜地的居家回鄉買屋買田,生活樂無邊!
而路亭縣這種客滿為患的幾何GDP增速,又反過來吸引了大批天南海北的大商賈來路亭投資置地,那第一期擴城工程都還沒竣工,規劃就已經做到第三期工程了。
路亭的本地住戶們,祖祖輩輩以來第一次享受到了打工人福報,可以說只要有路亭戶籍,哪怕手腳不健全都有無數商家爭著請……
如果大魏也有GDP報表,大魏百姓就會很驚訝的發現,路亭縣一縣之地的GDP,已經超過全國許多行省的省城了!
遠在紫微宮的熙平帝,在得知了路亭縣的火爆盛況後,悔得腸子都快青了:‘當初怎麼就那麼大方,一筆把路亭的賦稅全免了呢?哪怕只收一半……不,哪怕只收兩成半呢?也能修好幾處別苑了啊!’
而楊戈雖然人在家中宅,但南方武林爭鬥的具體情況,他卻比許多南方武林名宿都更加清楚。
可以說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情報,透過不同的資訊渠道傳到他的耳邊,繡衣衛的、西廠的、明教的、連環塢的,甚至連白蓮教隔三差五都有人上門來左顧言它的尋他閒聊。
至於樓外樓,更是以他為中心直接在路亭設了一個據點,這個據點不接任何殺手業務,也不參與任何情報收集,只管將所有的楊戈可能會感興趣的情報,一字不改的送到他手裡!
作為當世唯一一個見過楊戈出手還活著的絕世宗師,樓外樓的道尊明顯比其他絕世宗師,知情識趣多了。
而楊戈,雖然將南方武林的爭鬥都看在眼裡,但他權當吃瓜了,半點下場指指點點的慾望都沒有……他又不是太平洋的警察,他管那麼寬幹嘛?
唯二讓他時常留心的,就是楊天勝和李錦成了。
連環塢和錦帆塢的爭鬥,還在繼續,不過形勢卻已經倒轉過來了,不再是錦帆塢壓著連環塢打,而是連環塢在追著錦帆塢打!
事後看,楊戈才覺得,李長江或許既是李錦成的靠山、後盾,也是擋著李錦成長大的桎梏、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