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地裡,寧王府與各地官府的聯絡頻率突然暴增,白蓮教的人在大規模的湧入江浙之地。
明面上,江浙之地抗擊倭寇的熱情也在一漲再漲,吸引了大批江湖兒女呼朋喚友、成群結隊的湧入江浙湊熱鬧。
一明一暗兩股激流,透過谷統在江浙建立起的情報中心,匯總到了楊戈的手中。
他又一次感覺到到山呼海嘯般的沉重壓力,撲面而來……
他感到緊張,唯恐局勢失控,既害了楊天勝他們、又害了江浙的老百姓們。
但事已至此,他不能退也沒得退,只能硬著頭皮,一邊和楊天勝商議著接洽各路江湖人馬,積攢有生力量;一邊派出谷統手下的繡衣力士前往江浙諸衛敲打各地守軍的軍官,穩定江浙內部;一邊時刻注意著倭寇、白蓮教以及王鋥的動向。
就這麼稀裡糊塗的忙著忙著,他就慢慢適應了這股壓力,不覺得緊張了。
像趕集一樣亂哄哄的局勢,也慢慢的被他理成了一張囊括整個江浙地區的明晰蜘蛛網。
身處這張龐大的蜘蛛網中心,無論是哪裡有異動,他都能結合這張蜘蛛網上的其他線索,迅速推匯出那邊的異動是好是壞、是敵是友、是偶然事件還是背後在有人推波助瀾……
掌握這張巨大的蜘蛛網,楊戈感覺自己前所未有的強大。
那種強大感,就彷彿他一張開雙臂,就能變成了一尊頂天立地的巨人,任他什麼驚濤駭浪都不過拂面春風!
這種膨脹感,當然是幻覺。
但這種強大,卻是真實的。
就好像權力和法律,明明看不見又摸不著,可誰又能說它們不存在?誰又能說它們沒有力量?
當這種玄之又玄的強大感,影射到他的日常武道修行中後,楊戈就感覺到自己修行速度,卻像是吃錯了藥一樣,一日比一日快的蹭蹭蹭的往前竄……
修出來的真氣,還不是那種一戳就破的假大空真氣,而是那種精純、凝練得彷彿經過了千錘百煉的凝實真氣!
武道修行,越修到最後越唯心的道理,他當然知道。
否則,他也創不出“一去不回”那一刀。
但這樣的變化,仍令他覺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他尋思了許久,才從記憶中翻出了當初沈伐曾對他說過的那一番武道修行理論:武道修行,人修武、武也修人。
那時,沈伐曾以鐵匠打鐵、打鐵也鍛鍊鐵匠,來闡述這個理論。
但楊戈覺得,這個理論,更適合用賺錢闡述:人會因為賺到錢而變得自信、有底氣、有衝勁兒,而人有自信、有底氣、有衝勁兒又會反過來推動他,賺到更多的錢……
武道修行也是這樣,武功的提升能讓習武之人變得自信、有底氣、有衝勁兒,而自信、有底氣、有衝勁兒等等內在的力量,又會反過來推動習武之人的武功變得更加強大。
在此之前,楊戈的強大,大都是武功的增長令他變得強大。
他當初還未習武之時,他有如今一口吃掉兩三萬倭寇的氣魄嗎?
那時候,一個不入流的鏢師丁滿,都能讓他如臨大敵……
眼前的變化,就是楊戈內在力量的強大,反過來推動他的武功變得更加強大。
他憑一己之力,將江浙黑白兩道數十股力量都掌握在手心之中,一念之間便能撼動整個江浙的局勢。
這種錦繡山河皆在胸中的自信與氣魄,是他橫跨兩個時空的頭一遭,自然能推動他內在的力量更上一個臺階。
就好像“一去不回”那一刀……
而以這個理論為基礎倒推,楊戈又得出了一個新的理論:武道修行,並不只是打坐練氣、磨礪技藝,也不只是與其他高手切磋豐富對敵經驗。
看書繪畫可以是武道修行。
旅行觀景也可以是武道修行。
乃至給路邊乞討的老人一個銅板……都可以是武道修行。
也就是說,所有能夠增強內在力量的行為,都可以視作武道修行。
也可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