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的潛艇,特色很明顯,一個是上部像TK車一樣,裝了一個巨大的炮塔,隨時可以做為炮艇來用。
另外一個就是和潛望鏡在一起的還有一根進氣管。
潛艇早就發明出來了,可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人們,遲遲不能實用。
潛艇在水下潛行,是全密封的。但是,船員是需要呼吸的,氧氣從哪裡來?
最初的辦法是放置幾個高壓氧氣瓶在船艙裡,潛行時,由氧氣瓶供氧。
但在實際運用中卻發現,潛行時間稍長一點就不行了。
首先,船艙中的氣壓會越來越高。其次,隨著人呼吸出二氧化碳越來越多,人會中毒。
正常情況下,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只要不超過百分之二,人感覺不到有什麼不適。但一旦超過這個濃度,人就會感覺到噁心、嘔吐、頭暈,還會發生高碳酸血癥,嚴重的會導致死亡。
另外,高壓氧氣瓶在船艙中也屬於危險品,一旦破裂或爆炸將會引起災難性後果。
所以,潛艇上必須裝一個進氣管和排氣管。
應該說,日耳曼人機械加工能力確實不錯,進氣管上裝有閥門,可防止海水倒灌。
但這樣的潛艇實際上有點名不副實,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水面活動,只有攻擊敵艦時,為了不暴露自已,才下潛在海水裡。
潛艇的隱蔽攻擊效能並不能很好地體現出來。
劉大雙初中上化學課時,講到過氧化鈉,老師敲著黑板說,記住了!這個反應就是潛艇中用的,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
劉大雙渾身一激靈,腦袋裡可是牢牢記住了。
日耳曼的U系列潛艇一進來,劉大雙看後大失所望。
馬上把呂士全、劉大海、薩鎮冰一幫人叫過來。
去掉炮塔,把炮彈全部移出去。加裝氧氣發生器,又加多了幾組蓄電池。
呂士全和劉大海沒出聲,反正劉大雙怎麼指示怎麼做,絕對不會錯。
氧氣發生器並不難,最要注意的是過氧化鈉不能放成一堆,否則有點水氣或二氧化碳就會爆炸。
要把過氧化鈉和穩定劑混合,均勻地塗在一塊塊板上,接觸二氧化碳後,化學反應緩慢進行,平穩地釋放出氧氣。
薩鎮冰有點憂心忡忡,擔心地說:“司令,潛艇這樣改裝,要是碰到敵艦,可是一點自衛能力都沒有啊!”
劉大雙笑笑說:“薩老,潛艇主要特點是隱蔽,水下偷襲,打完就跑,絕對不能和敵艦纏鬥。”
薩鎮冰點點頭又搖了搖頭,似懂非懂的。
等全部改裝好了,劉大雙又讓呂士全拿了幾個圓柱形鋼桶,每個潛艇裡面放兩個。
薩鎮冰左看看右看看,搞不懂是什麼東西。
“薩老,這個東西叫氧燭。”劉大雙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