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將早餐店兌出去,主因並不是顧及宋文國的感受,而是她另有打算。
——雖然後續和她計劃的有很大的不同。
而將早餐店兌給周小媛……也不是因為周小媛人好,或者說並不單單是這個原因。
其實……上輩子她跟周小媛是認識的。
只不過那時候周小媛不叫周小媛,她叫陳小媛,她也不是如今這般清秀稚嫩的模樣,而是一個眉宇間永遠帶著壓抑,為人卻樂觀直爽的老太太。
一個老人和一個孩子,名字又不一樣,這也是為什麼這輩子她沒有第一時間認出對方。
那時候微笑叫她陳姐,陳姐在微笑住的小區門口開了一家小小的鮮花店。
——那個鮮花店真的非常非常小,不過五六平米的小店,裡面幾乎被各種鮮花綠植佈滿了,客人往往都沒地方下腳。正因為如此,儘管陳姐做生意厚道,做的花束也用心,但生意依舊算不上多好,不過勉強能夠餬口。
陳姐剛來小區門口做生意的時候,微笑跟她並不熟,後來無意間聽小區裡一位姐妹說起她的事。
這位姐妹提起陳姐,開口就是一句“那也是個可憐人,更是一個好人”。
從對方口中,微笑知道了陳姐年幼時隨著母親嫁給了一位陳姓男子。
這陳姓男子有一個腦袋有點問題的兒子——這個兒子在母腹中就遭遇了車禍,最後他的母親拼著性命在車禍現場生下了他,自己因為沒有得到的治療死亡了。她倒不是完全的弱智,雖然說話做事看著就有些自理能力,但他有自理能力,甚至能夠學會了開車,只是不認識路,但因為有導航,其實也沒什麼影響。工作上,他能做的那些活工資都不高,也就兩三千的月工資。
陳父對陳小媛這個繼女非常好,然而陳姐不知道的是,這種好並不是無緣無故的。
當初,陳姐媽媽跟陳父結婚之前出了一場車禍,肇事司機逃逸,她媽媽剛離婚,手頭根本就拿不出錢治療。
陳父那會只是跟陳姐媽媽相過一次親,說起來其實並沒有什麼關係。然而,大概是對方讓他想起了自己的亡妻,出於同情,也是出於對兒子的考慮,他對陳姐媽媽提出了一個提議。
——他出錢給她治療,她出院後跟他結婚,等她女兒長大後嫁給他兒子,兩家並一家。
不知是出於何種想法,陳姐媽媽答應了。
也是因此,陳父對陳小媛的好,與其說是對女兒,不如說是對兒媳婦。
但是陳姐卻並不知道,她把陳父當成是自己的父親一樣敬愛,對著腦子不太靈活的哥哥也極為關照。
等得知真相的時候,她根本無法接受嫁給自己當成是哥哥的人。
陳姐媽媽那會也想要反悔,卻是因為她不想女兒嫁給一個沒法給他依靠的男人。
而陳姐得知來龍去脈,既不願意忘恩負義,也不願意出賣自己的婚姻。
最後,她改姓了陳,她告訴陳父:“我雖然做不成您的兒媳婦,但我會是你的女兒,是哥哥的妹妹,會一輩子照顧您和哥哥。”
那個時候,所有人都以為她就是嘴上說得好聽。
包括她母親,包括陳父。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後來哪怕結婚有了自己的小家,陳姐也如她承諾的那般照顧著陳父和那個哥哥。
陳父中風癱瘓,兒媳婦不肯伺候,是陳姐一直不辭勞苦,堅持每天給他送飯洗衣,休息天用輪椅推著他出去。
對此,她母親無法理解,她的丈夫孩子也無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