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扶桑軍與奉軍一追一逃,很快就追逐出了兩天時間。
在這期間,雙方全都保持著疾速前進,沒留任何餘力。
而這種滿負荷的運作,無疑是對蒸汽機質量的一種大考。
是騾子是馬,咱拉出來遛遛,只有在關鍵此刻,才能見出真章。
結果,除了那艘致遠艦之外,其他艦船全都出現了掉鏈子的情況。即,蒸汽機全都‘爆缸’拋錨。
可想而知,戰場會是什麼樣的混亂!
這種情況發生看似偶然,其實,也在情理之中。
大奉的蒸汽機是仿造瓊州的,而扶桑現在的技術,則是從天竺殖民者手中重金求來的報廢的大奉仿製品。要不是明正天皇她聰慧過人,絕無可能修復這樣的報廢殘缺。
可以說,他們兩家的技術同宗同源,且還都是贗品製造,所以品質方面十分接近。
在大這種負荷的運轉下,幾乎是不分先後撂挑子。
不過,蒸汽機的罷工,並不代表艦船就此失去動力。它還可以揚起風帆繼續前行,只不過,速度上大幅變緩了而已。
但,戰場是不會講究這些的。
在追逐戰中,你速度慢了,就會處在被動挨打的位置,這個道理簡單直白,完全不用任何分析。
有意外就要作出相應的調整。
不懂得隨機應變的將軍,不是合格的軍事主帥。
於是,雙方負責人便審時度勢地做出了對應調整,讓那些拋錨的艦船脫離主隊而變向回航,以此來避開對方的攻擊。
也可以說,各自地返回自家營地去了。
這麼做,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總不能,身後一直掛著一大串的拖油瓶吧?那樣,還打個勞什子的仗呢?
慢慢地,雙方艦隊都開始了逐步‘瘦身’,到最後時,每方已經剩下了不足十艘戰艦。
再為準確一點說,扶桑這邊尚存八艘,奉軍那邊,卻只剩下了五艘而已。
單從牌面上來看,明正天皇一方似乎稍稍佔優。
然而,洪濤卻不這麼認為。
他覺得,自己所乘的這艘‘致遠艦’,足以抵得上三艘的垃圾艦船。在小規模的戰鬥中,是可以獨當一面的
所以他才篤定地覺得,雙方的實力旗鼓相當,力量上也是平分秋色。
如果是這樣的話,自己就有信心施展手段放手一搏了。
說實在的,被對方窮追了一路,換誰都會憋一肚子氣。
洪濤自然也不例外。